中草药命名及文化内涵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对象及材料来源 | 第10-12页 |
·研究现状及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造词法 | 第12-13页 |
·造词理据 | 第13-14页 |
·语言和文化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及语料说明 | 第15-17页 |
第2章 中草药名称词造词法分析 | 第17-33页 |
·语音造词法 | 第17-18页 |
·语义造词法 | 第18-19页 |
·在原词用字上加形符 | 第19页 |
·改换原词用字的形符 | 第19页 |
·语法造词法 | 第19-22页 |
·词根复合法 | 第20-22页 |
·词缀派生法 | 第22页 |
·修辞造词法 | 第22-29页 |
·比喻式 | 第23-25页 |
·比拟式 | 第25-26页 |
·夸张式 | 第26-27页 |
·借代式 | 第27-28页 |
·用典式 | 第28-29页 |
·避讳式 | 第29页 |
·中草药命名的认知原则 | 第29-33页 |
·选取典型特征给事物命名 | 第30-31页 |
·在联系和区别中认识新事物 | 第31-33页 |
第3章 中草药名称词造词理据分析 | 第33-43页 |
·造词理据的界定 | 第33页 |
·中草药名称词造词理据类型 | 第33-38页 |
·语源性理据 | 第33-34页 |
·借代性理据 | 第34-35页 |
·合成性理据 | 第35-38页 |
·研究中草药名称词造词理据的意义 | 第38-43页 |
·有助于对中草药名称的理解 | 第38-39页 |
·有助于理解中草药中同实异名和同名异实现象 | 第39-40页 |
·为中草药读音、用字规范提供依据 | 第40-41页 |
·有助于对文化内涵的了解 | 第41-43页 |
第4章 中草药名的文化内涵分析 | 第43-58页 |
·中草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 | 第43-48页 |
·地理环境与中草药命名 | 第43-45页 |
·动物与中草药命名 | 第45-47页 |
·金银与中草药命名 | 第47页 |
·日常生活器物与中草药命名 | 第47-48页 |
·中草药名称与社会意识文化 | 第48-52页 |
·名讳文化影响 | 第48页 |
·龙凤崇拜文化的影响 | 第48-49页 |
·道教文化的影响 | 第49-51页 |
·佛教异质文化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中草药名称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巧妙运用 | 第52-58页 |
·咏药诗赋以言志 | 第52-53页 |
·药名入词医相思 | 第53-54页 |
·药名入曲唱情怀 | 第54页 |
·寓意悠远巧对联 | 第54-55页 |
·富有哲理草药谚 | 第55页 |
·喜闻乐见草药谜 | 第55-56页 |
·形式独特《草木传》 | 第56页 |
·文学巨著巧用药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