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9页 |
英文摘要 | 第19-22页 |
缩写语对照表 | 第22-24页 |
第一篇 前言 | 第24-48页 |
1 蛋白酶的分离纯化 | 第25-33页 |
·分离纯化特点 | 第26页 |
·分离纯化原则 | 第26-27页 |
·分离纯化方法 | 第27-33页 |
2 蛋白酶的分类 | 第33-37页 |
·丝氨酸蛋白酶 | 第33页 |
·金属蛋白酶 | 第33-34页 |
·天冬氨酸蛋白酶 | 第34-35页 |
·半胱氨酸蛋白酶 | 第35-37页 |
3 蛋白酶的应用 | 第37页 |
4 鱼类肌肉蛋白酶和鱼肉品质的关系 | 第37-47页 |
·鱼类肌肉纤维特性 | 第38-40页 |
·鱼死后肌肉变化 | 第40页 |
·鱼类肌肉中的蛋白酶 | 第40-47页 |
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和目的 | 第47-48页 |
第二篇 材料与方法 | 第48-73页 |
1 材料 | 第48-54页 |
·实验用鱼 | 第48页 |
·试剂 | 第48-49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49页 |
·常用溶液 | 第49-53页 |
·主要仪器 | 第53-54页 |
2 方法 | 第54-73页 |
·蛋白酶活性的检测 | 第54页 |
·真鲷亮氨酸氨肽酶(LAP)活性的检测 | 第54页 |
·真鲷丝氨酸蛋白酶(SP)和金属蛋白酶(MP)活性的检测 | 第54页 |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54-55页 |
·蛋白酶纯度的鉴定 | 第55页 |
·蛋白酶的分离纯化 | 第55-58页 |
·真鲷亮氨酸氨肽酶(LAP)的分离纯化 | 第55-57页 |
·真鲷丝氨酸蛋白酶(SP)和金属蛋白酶(MP)的分离纯化 | 第57-58页 |
·蛋白酶性质的研究 | 第58-65页 |
·真鲷亮氨酸氨肽酶(LAP)的性质分析 | 第58-61页 |
·真鲷丝氨酸蛋白酶(SP)的性质分析 | 第61-63页 |
·真鲷金属蛋白酶(MP)的性质分析 | 第63-65页 |
·亮氨酸氨肽酶(LAP)在鱼体内分布的免疫学检测 | 第65-66页 |
·LAP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65页 |
·LAP在真鲷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 | 第65-66页 |
·LAP在不同鱼肌肉中的分布 | 第66页 |
·LAP在真鲷肌肉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 | 第66页 |
·真鲷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的克隆、表达及性质分析 | 第66-73页 |
·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66-69页 |
·重组酵母菌株的构建 | 第69-71页 |
·重组酵母菌株的表达 | 第71页 |
·rTIMP-2的纯化 | 第71页 |
·rTIMP-2的性质分析 | 第71-73页 |
第三篇 结果与分析 | 第73-142页 |
1 真鲷亮氨酸氨肽酶(LAP)的研究 | 第73-97页 |
·LAP的分离纯化 | 第73-78页 |
·LAP的性质分析 | 第78-93页 |
·LAP的分子量 | 第78页 |
·糖基化检测 | 第78-79页 |
·LAP催化反应动力学性质 | 第79-83页 |
·蛋白酶抑制剂对LAP活性的影响及机理 | 第83-85页 |
·金属离子对LAP活性的影响及机理 | 第85-89页 |
·氨基酸对LAP活性的影响及机理 | 第89-93页 |
·有机溶剂对LAP活性的影响 | 第93页 |
·LAP在鱼体内分布的免疫学检测 | 第93-97页 |
·LAP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93-94页 |
·LAP在真鲷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 | 第94页 |
·LAP在不同鱼肌肉中的分布 | 第94-96页 |
·LAP在真鲷肌肉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 | 第96-97页 |
2 真鲷丝氨酸蛋白酶(SP)和金属蛋白酶(MP)的研究 | 第97-124页 |
·SP和MP的分离纯化 | 第97-103页 |
·SP的性质分析 | 第103-114页 |
·分子量 | 第103页 |
·分解荧光底物特性 | 第103-104页 |
·最适温度和最适pH | 第104-106页 |
·蛋白酶抑制剂对SP活性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金属离子对SP活性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氨基酸对SP活性的影响 | 第109页 |
·动力学参数 | 第109-110页 |
·SP对真鲷Ⅰ型胶原蛋白的分解 | 第110-112页 |
·SP对明胶的分解 | 第112页 |
·SP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分解 | 第112-113页 |
·SP对真鲷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的分解 | 第113-114页 |
·MP的性质分析 | 第114-124页 |
·分子量 | 第114-115页 |
·最适温度和最适pH | 第115页 |
·蛋白酶抑制剂对MP活性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金属离子对MP活性的影响 | 第116-118页 |
·氨基酸和DTT对MP活性的影响 | 第118页 |
·MP对真鲷Ⅰ型胶原蛋白的分解 | 第118-120页 |
·MP对明胶的分解 | 第120页 |
·MP对真鲷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的分解 | 第120-124页 |
3 真鲷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的克隆、表达及性质分析 | 第124-142页 |
·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124-131页 |
·基因克隆 | 第124-126页 |
·序列分析 | 第126-131页 |
·重组酵母菌株的构建和表达 | 第131-134页 |
·重组酵母菌株的构建 | 第131-133页 |
·重组酵母菌株的表达 | 第133-134页 |
·rTIMP-2的纯化 | 第134-135页 |
·rTIMP-2的性质分析 | 第135-142页 |
·Western blot | 第135-136页 |
·分子量 | 第136-138页 |
·抑制剂特性分析 | 第138-142页 |
第四篇 讨论与结论 | 第142-169页 |
1 亮氨酸氨肽酶(LAP)的讨论 | 第142-149页 |
·LAP的分离纯化 | 第142-143页 |
·LAP的性质 | 第143-149页 |
2 丝氨酸蛋白酶(SP)和金属蛋白酶(MP)的讨论 | 第149-161页 |
·SP和MP的分离纯化 | 第149-150页 |
·SP的性质 | 第150-157页 |
·MP的性质 | 第157-161页 |
3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的讨论 | 第161-164页 |
·TIMP-2的克隆及重组表达 | 第161-163页 |
·rTIMP-2的性质 | 第163-164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164-169页 |
·结论 | 第164-167页 |
·展望 | 第167-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87页 |
致谢 | 第187-189页 |
附录 | 第189-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