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商务链的协同效应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框架与创新 | 第12-15页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6页 |
·协同商务研究述评 | 第15-17页 |
·协同商务的概念 | 第15-16页 |
·协同商务的应用 | 第16-17页 |
·协同性测度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关于企业内部协同性研究 | 第17-20页 |
·关于组织间协同性研究 | 第20-22页 |
·协同效应研究综述 | 第22-26页 |
·协同效应的定义 | 第22-24页 |
·协同效应的表现形式 | 第24-26页 |
第3章 协同商务链理论与组成要素 | 第26-39页 |
·协同商务理论 | 第26-28页 |
·协同商务的背景 | 第26-27页 |
·协同商务的应用层次 | 第27-28页 |
·协同商务链理论 | 第28-32页 |
·协同商务链的内涵 | 第29页 |
·协同商务链的特征 | 第29-31页 |
·协同商务链的管理思想 | 第31-32页 |
·协同商务链的组成要素 | 第32-39页 |
·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组成要素 | 第32-34页 |
·基于系统功能模块视角的组成要素 | 第34-39页 |
第4章 协同商务链的协同性测度与优化 | 第39-50页 |
·企业的协同共生性 | 第39-41页 |
·协同商务的共生环境 | 第39-40页 |
·协同商务链的共生度 | 第40-41页 |
·协同商务链的协同性测度模型 | 第41-47页 |
·协同商务链协同性分析的系统要素结构 | 第41-42页 |
·系统协同性测度指标体系 | 第42页 |
·系统协同性测度模型及测算方法 | 第42-47页 |
·系统协同性的管理机制 | 第47-48页 |
·系统协同性的优化机制 | 第48-50页 |
·系统协同性的优化思想 | 第48页 |
·系统协同性优化过程 | 第48-50页 |
第5章 协同商务链协同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50-61页 |
·协同效应的理论基础 | 第50-51页 |
·协同效应的产生动因 | 第51-53页 |
·协同效应内涵的多角度分析 | 第53-55页 |
·协同效应的价值链模型 | 第55-61页 |
第6章 协同商务链协同效应的综合评价 | 第61-72页 |
·评价方法的思想和原理 | 第61-62页 |
·协同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62-65页 |
·协同商务链协同效应评价的特点 | 第63页 |
·指标体系设计的主要原则 | 第63-64页 |
·多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64-65页 |
·BP 神经网络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65-72页 |
·评价指标的模糊处理 | 第65-67页 |
·协同效应的BP 神经网络评价模型 | 第67-69页 |
·模拟仿真及结果 | 第69-72页 |
第7章 协同商务链协同效应的实现 | 第72-80页 |
·协同商务链协同效应的实现机理 | 第72-74页 |
·协同商务链协同效应的实现途径 | 第74-80页 |
·协同要素的正确识别 | 第74页 |
·协同要素的合理操作 | 第74-78页 |
·协同效应的科学管理 | 第78-80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研究结论 | 第80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