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序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以意逆志”论是既古老又现代的阅读、批评理论 | 第10-13页 |
第一节 “以意逆志”的“意” | 第10-11页 |
第二节 “以意逆志”的“志” | 第11-12页 |
第三节 “以意逆志”的“逆”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以意逆志”论和中外阅读、批评理论 | 第13-17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阅读理论 | 第13-14页 |
一、古典体验论 | 第13页 |
二、整体阅读理论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西方现代阅读理论 | 第14-17页 |
一、“具体化”说 | 第14-15页 |
二、“视界融合”说 | 第15页 |
三、“期待视界”说 | 第15-17页 |
第三章 “以意逆志”:从阅读理论到阅读教学理论 | 第17-21页 |
第一节 言语心智技能 | 第17-18页 |
第二节 阅读迁移 | 第18页 |
第三节 审美自失 | 第18-19页 |
第四节 多元有界 | 第19-21页 |
第四章 从理论到实践:“以意逆志”论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 第21-30页 |
第一节 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态度 | 第21-24页 |
一、主动阅读的重要性 | 第21页 |
二、主动阅读的方法 | 第21-24页 |
第二节 教给学生策略性知识 | 第24-26页 |
一、阅读训练的必要性 | 第24页 |
二、可操作性方法举要 | 第24-26页 |
第三节 科学地选择和组织阅读文本 | 第26-30页 |
一、按课本选文组织阅读 | 第26-27页 |
二、改进材料(文本)的呈现方式 | 第27-30页 |
第五章 《故都的秋》教学案例展示 | 第30-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