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中小学师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8-13页
 一、研究缘起第8-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0-11页
 三、研究内容第11-12页
 四、本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第12页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一章 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意义第13-18页
 一、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内涵第13-15页
  (一) 师德的内涵第13-14页
  (二) 关于师德建设的内涵第14页
  (三) 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持续过程第14-15页
 二、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实践意义第15-18页
  (一)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助益学校素质教育第15-16页
  (二) 提升教师职业观念,完善个体德行修养第16页
  (三)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重塑学校公众形象第16-17页
  (四) 改善社会道德风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第17-18页
第二章 中小学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第18-23页
 一、中小学师德修养不容乐观第18-20页
  (一) 职业践履中的心理倦怠第18-19页
  (二) 职业坚守中的价值偏离第19页
  (三) 职业示范中的道德平庸第19-20页
 二、中小学师德建设任重道远第20-23页
  (一) 缺乏系统的师德教育规划第21页
  (二) 缺乏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第21-22页
  (三) 缺乏有效的师德监督机制第22-23页
第三章 中小学师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第23-31页
 一、师德建设理念认识的不足导致师德教育乏力第23-24页
  (一) 师德建设理性认识的不足影响着师德教育的践行第23页
  (二) 保守的师德建设理念导致师德教育的苍白无力第23-24页
 二、学校制度缺陷带来的师德建设难成体系第24-27页
  (一) 教师聘任制的缺陷影响师德建设的系统规划第24-26页
  (二) 片面的教师选拔制度带来师德建设实践滞后第26页
  (三) 单一教师评价制度导致师德建设人性关怀缺失第26-27页
 三、集权管理模式下引发师德建设价值认同的偏离第27-29页
  (一) 集权式管理导致教师的被动第28页
  (二) 集权式管理不容易形成价值认同第28-29页
 四、道德建设机制不完善导致师德建设低效第29-31页
第四章 中小学师德建设策略探讨第31-44页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第31-34页
  (一) 秉持“以人为本”师德建设理念下的人性关怀第32-33页
  (二) 坚持“以人为本”师德建设理念下的人本管理第33-34页
  (三) 融入“以人为本”师德建设理念下的服务意识第34页
 二、提高中小学师德教育的有效性第34-37页
  (一) 注重师德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第34-35页
  (二) 注重师德内容的广泛性第35-36页
  (三) 关注师德教育方法的多样性第36-37页
  (四) 将师德教育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第37页
 三、创新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机制第37-39页
  (一) 以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师德建设的可接受性第37-38页
  (二) 以多元评价机制构建师德建设的层次性第38页
  (三) 以长效激励机制促进师德建设的自觉性第38-39页
 四、强化中小学师德建设的监督机制第39-40页
  (一) 构建多元监督主体参与的师德建设监督体系第39-40页
  (二) 发挥教师的自我监督,促进师德由他律走向自律第40页
 五、促进师德建设的法治化进程第40-44页
  (一) 树立依法治校理念,明确教师法定职责第41页
  (二) 增强学校法制意识,提高师生法律素质第41-42页
  (三)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确保教师行为规范第42页
  (四) 强化以人为本思想,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第42-44页
结束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后记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下一篇: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西南师大版)在重庆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