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文献综述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高校校园文化以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分析 | 第12-23页 |
一、高校校园文化定义、特点及其功能 | 第12-15页 |
(一) 高校校园文化定义 | 第12-13页 |
(二) 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 第13-14页 |
(三) 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 第14-15页 |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分析 | 第15-21页 |
(一)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含义 | 第15-16页 |
(二)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 第16-17页 |
(三)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 第17-18页 |
(四)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 第18-20页 |
(五)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机制 | 第20-21页 |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 第21-23页 |
(一) 促进社会先进文化在高校的发展 | 第21页 |
(二) 有助于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品质。 | 第21页 |
(三) 推进学生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23-29页 |
一、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成绩 | 第23-24页 |
(一)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更加完备和明确 | 第23页 |
(二) 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日益增强 | 第23页 |
(三) 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建设的成绩显著 | 第23-24页 |
(四) 校园文化建设制度日趋完善 | 第24页 |
二、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6页 |
(一) 多方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还未形成 | 第24-25页 |
(二)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力度相对落后和薄弱 | 第25页 |
(三)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狭窄和方法单一 | 第25-26页 |
(四) 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 第26页 |
(五) 大学生社团组织的文化建设作用受到诸多限制 | 第26页 |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26-29页 |
(一)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定位不清,领导重视不够 | 第27页 |
(二) 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存在误区 | 第27页 |
(三)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不够完善 | 第27-28页 |
(四) 社会上的不良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冲击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推进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 第29-35页 |
一、明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和全面规划 | 第29-30页 |
(一) 明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 第29页 |
(二) 科学确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 | 第29-30页 |
(三) 着眼学校发展战略,注重培育大学精神 | 第30页 |
二、树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理念 | 第30-32页 |
(一) 树立深入挖掘构建精神文化的理念 | 第30-31页 |
(二) 树立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的理念 | 第31页 |
(三) 树立每个校园人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的全员建设理念 | 第31-32页 |
三、完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 | 第32-33页 |
(一) 建立领导机制 | 第32页 |
(二) 完善参与激励机制 | 第32页 |
(三) 巩固保障机制 | 第32-33页 |
四、扎实推进校园优良精神文化风气的建设 | 第33-35页 |
(一) 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发展为基础的人文与科学教育 | 第33页 |
(二) 加强学校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建设 | 第33-34页 |
(三) 严格制度实施,建设良好的教风、学风和管理风尚 | 第34页 |
(四) 搭建师生精神文明交流沟通的平台,提升校园精神文明的品质 | 第34-35页 |
结束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3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