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内新农村建设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新农村建设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数据来源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具体调查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基础与政策分析 | 第20-27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 第20-21页 |
·新农村建设相关理论研究 | 第21-24页 |
·农村发展的主要理论 | 第21-22页 |
·持续农业理论研究 | 第22-23页 |
·生态经济区划理论研究 | 第23页 |
·农村城镇化理论研究 | 第23-24页 |
·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分析 | 第24-27页 |
·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 | 第24-25页 |
·解读十七大报告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江西省丰城市新农村建设现状 | 第27-39页 |
·丰城市基本概况 | 第27-30页 |
·地理气候 | 第27-28页 |
·历史渊源 | 第28页 |
·行政区划 | 第28页 |
·经济发展 | 第28-30页 |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 第30-31页 |
·国内新农村建设值得借鉴的地区 | 第31-33页 |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模式 | 第33-39页 |
第四章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构建 | 第39-53页 |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 第39-40页 |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及意义 | 第40-41页 |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作用 | 第40页 |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 第40-41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41-42页 |
·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步骤 | 第42-43页 |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3-48页 |
·区域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 第43-44页 |
·以自然村为评价对象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48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8-53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48-50页 |
·因子分析法 | 第50-53页 |
第五章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实证分析 | 第53-84页 |
·数据分析 | 第53-73页 |
·宜春地区各县(市)新农村建设评价 | 第53-58页 |
·丰城市各乡镇新农村建设评价 | 第58-73页 |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73-75页 |
·客观存在的问题 | 第73-74页 |
·主观存在的问题 | 第74-75页 |
·对策与建议 | 第75-81页 |
·经济发展方面,加快农业产业化 | 第76页 |
·村镇建设方面,加强村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 第76-77页 |
·村民居住方面,加强生态保护,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居住条件 | 第77-78页 |
·文化技能方面,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努力提升农民素质与技能 | 第78-79页 |
·乡风文明方面,加大农村民主和精神文明建设 | 第79-80页 |
·社会事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服务和福利保障 | 第80-81页 |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分析及其目标展望 | 第81-84页 |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分析 | 第81-82页 |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展望 | 第82-8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研究结论 | 第84页 |
·研究的创新 | 第84-85页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附录A 专家意见征询表(AHP) | 第90-94页 |
附录B 问卷一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村官) | 第94-99页 |
附录C 问卷二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村民) | 第99-10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