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创业活力指数研究--基于长江三角洲实证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的思路、技术路线和内容框架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 | 第12-13页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页 |
·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研究理论背景 | 第13-23页 |
·创业环境 | 第13-14页 |
·创业环境评价 | 第14-15页 |
·创业活跃度 | 第15-17页 |
·创业环境与创业活跃度之间的关系 | 第17-19页 |
·城市创业活力差异成因 | 第19-22页 |
·城市创业活力的定义 | 第22-23页 |
3 中国创业活力现状分析 | 第23-29页 |
·中国创业活动现状 | 第23-25页 |
·创业活跃程度现状 | 第23页 |
·创业类型 | 第23页 |
·创业者创业活动行为 | 第23-24页 |
·创业融资 | 第24-25页 |
·创业活动对经济的影响 | 第25页 |
·中国创业活动现状评述 | 第25-29页 |
·机会性创业活动对创业活跃度的贡献较大 | 第25-26页 |
·年龄年轻化创业者创业意识较强 | 第26页 |
·创业者文化水平较低,高等教育者创业积极性低 | 第26-27页 |
·创业能力较弱,经验缺乏,高成长性企业缺乏 | 第27-28页 |
·创业融资方式保守,金融机构利用度不高 | 第28-29页 |
4 中国城市创业活力指数评价体系 | 第29-46页 |
·城市创业活力指数的概念框架 | 第29-30页 |
·城市创业活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0-40页 |
·城市创业活力指数指标体系 | 第30-32页 |
·评估指标体系解释 | 第32-40页 |
·研究分析方法 | 第40-46页 |
·样本确定和数据采集及处理 | 第40-41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41-42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42-44页 |
·城市创业活力指数构筑方法 | 第44-46页 |
5 计算过程 | 第46-67页 |
·v1经济活力指数 | 第46-47页 |
·v2人才活力指数 | 第47-50页 |
·v3资本活力指数 | 第50-52页 |
·v4科技活力指数 | 第52-56页 |
·v5文化活力指数 | 第56-59页 |
·v6企业管理活力指数 | 第59-64页 |
·F城市创业活力指数 | 第64-65页 |
·城市创业活力指数与城市创业环境指数比较 | 第65-67页 |
6 各城市创业活力点评 | 第67-80页 |
·上海 | 第67-68页 |
·宁波 | 第68-69页 |
·温州 | 第69-70页 |
·杭州 | 第70-72页 |
·苏州 | 第72-73页 |
·无锡 | 第73-74页 |
·绍兴 | 第74-75页 |
·台州 | 第75-76页 |
·南京 | 第76-77页 |
·南通 | 第77-78页 |
·嘉兴 | 第78页 |
·常州 | 第78-80页 |
7 聚类分析 | 第80-85页 |
8 建议和展望 | 第85-88页 |
·总体建议 | 第85-87页 |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