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不当得利概说 | 第12-18页 |
第一节 不当得利的意义和功能 | 第12-14页 |
第二节 不当得利的性质 | 第14-15页 |
第三节 不当得利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15-18页 |
第二章 不当得利制度的立法沿革 | 第18-23页 |
第一节 罗马法上的不当得利制度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法国法上的不当得利制度 | 第20-22页 |
第三节 德国法上的不当得利制度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 第23-40页 |
第一节 一方取得利益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他方遭受损失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取得利益与他方遭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 第27-29页 |
第四节 没有法律上的原因 | 第29-33页 |
一、“统一说”和“非统一说” | 第29-31页 |
二、我国解释论的立场 | 第31-32页 |
三、区分的意义 | 第32-33页 |
第五节 旁论——构成要件排除适用的几种情形 | 第33-40页 |
一、因履行道德义务而为的给付 | 第34-35页 |
二、期前清偿 | 第35-36页 |
三、明知非债清偿 | 第36-37页 |
四、不法原因给付 | 第37-40页 |
第四章 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及请求权的竞合 | 第40-50页 |
第一节 不当得利之债的当事人 | 第40-41页 |
第二节 不当得利之债的返还客体 | 第41-43页 |
第三节 不当得利之债的返还范围 | 第43-47页 |
一、善意受益人的返还范围 | 第44-45页 |
二、恶意受益人的返还范围 | 第45-47页 |
第四节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关系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