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民法视域下的义务与责任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0页
第一章 问题的提起与研究范围的界定第10-15页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第10-12页
  一、从一则真实的侵权案例说开去第10-11页
  二、我国民事义务与责任关系理论在法律适用中的逻辑困境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问题和范围的界定第12-15页
  一、研究问题的界定第12-14页
  二、研究范围的界定第14-15页
第二章 民法视域下的义务与责任概念研究第15-33页
 第一节 义务与责任词源学考察第15-18页
  一、义务的词源学考察第15-17页
  二、责任的词源学考察第17-18页
 第二节 我国民法理论中义务与责任概念之界定第18-24页
  一、我国民法理论中“义务”之概念第19-22页
  二、我国民法理论中“责任”之概念第22-24页
 第三节 以《德国民法典》为范本的传统大陆法系义务与责任概念考察第24-28页
  一、德国民法中义务与责任概念的理论传承第24页
  二、德国民法体系中的民事义务概念第24-26页
  三、德国民法理论中的民事责任概念第26-28页
 第四节 我国民事责任概念之异变第28-30页
  一、我国民事责任概念异变的体现第28页
  二、对我国民事责任概念异变之分析第28-30页
 第五节 民事责任概念之我见第30-33页
  一、传统民法理论中民事责任概念同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第30-31页
  二、对“后果说”理论指导下的民事责任概念的反思第31页
  三、民事责任概念之我见第31-33页
第三章 民法视域下义务与责任制度之法史考察第33-45页
 第一节 罗马法债务与责任之考察第33-37页
  一、对于罗马法债务与责任关系之分析第33-35页
  二、对《十二表法》及《法学阶梯》的文本分析第35-36页
  三、对罗马法文本分析的结论第36-37页
 第二节 日耳曼法之考察第37-40页
  一、日耳曼法中义务与责任概念之含义第37-38页
  二、日耳曼法中责任概念同罗马法中责任观念的区别第38-39页
  三、日耳曼法责任概念产生的经济基础第39-40页
 第三节 德国中世法与法国中世法之考察第40-42页
  一、德国中世法之研究第40-42页
  二、法国中世法之考察第42页
 第四节 对于法史考察的思考与启示第42-45页
第四章 民事义务概念的重构性思考及其类型化分析第45-56页
 第一节 民事义务概念的再思考第45-49页
  一、对“民事义务”概念中不利益因素的评析第45-47页
  二、以“理性人”为调整对象的民事义务概念第47-48页
  三、以“法律之力”为强制力基础的民事义务概念第48-49页
  四、民事义务概念之我见第49页
 第二节 以“不利益”为要素的民事义务类型化分析第49-51页
 第三节 对具有“不利益”因素的民事义务之分析第51-52页
  一、以积极作为方式带来不利益的“契约性”义务第51-52页
  二、以消极不作为方式带来不利益的“容忍性”义务第52页
 第四节 对不具有“不利益”因素民事义务之分析第52-54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民事权利保护模式的立体化构建第56-72页
 第一节 我国民法理论体系中义务与责任关系研究概况第56-59页
  一、民事责任“后果说”之陋第57-58页
  二、我国民法理论对于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关系研究之现状第58-59页
 第二节 对我国民法理论中义务与责任关系的反思第59-64页
  一、民法调整方法的动态分析第60-61页
  二、以民法动态调整过程为视角对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关系的反思第61-64页
 第三节 “从权利的侵犯到责任的产生”——我国权利保护模式平面化之陋第64-66页
 第四节 民事权利保护模式的立体化构建第66-72页
  一、构建立体化民事权利救济模式的必要性第66-67页
  二、对于构建民事权利救济模式的立论依据第67-69页
  三、对民事权利救济模式的立体化建构第69-72页
结语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西自然人人格权嬗变动因比较研究
下一篇:不当得利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