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挠性帆板振动的主动控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卫星结构的发展 | 第8-9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5页 |
| ·卫星动力学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0-11页 |
| ·卫星挠性帆板振动抑制的现状 | 第11-15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 第2章 新型太阳帆板驱动机构设计 | 第16-22页 |
| ·目前太阳帆板和驱动机构 | 第16-17页 |
| ·新型太阳帆板驱动机构的设计 | 第17-21页 |
| ·设计考虑 | 第17-19页 |
| ·设计实现 | 第19-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带有挠性太阳帆板的卫星姿态动力学 | 第22-29页 |
| ·卫星参考坐标系定义及坐标转换 | 第22-26页 |
| ·参考坐标系的定义 | 第22-24页 |
| ·坐标系的转换 | 第24-26页 |
| ·卫星物理结构 | 第26-27页 |
| ·挠性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 | 第27-28页 |
| ·目前驱动机构的挠性卫星姿态动力学 | 第27页 |
| ·含新型驱动机构的的挠性卫星姿态动力学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4章 带有挠性帆板卫星的能控能观性程度 | 第29-40页 |
| ·能控性程度和能观性程度 | 第29-35页 |
| ·控制系统的能控性程度和能观性程度 | 第29-33页 |
| ·挠性卫星的能控性程度和能观性程度 | 第33-35页 |
| ·带挠性帆板卫星的能控性程度和能观性程度 | 第35-39页 |
| ·目前驱动机构的挠性卫星能控性程度和能观性程度 | 第36-37页 |
| ·新型驱动机构的挠性卫星能控性程度和能观性程度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5章 挠性卫星振动控制律设计及仿真 | 第40-61页 |
| ·振动控制律设计 | 第40-42页 |
| ·目前驱动机构的振动控制设计 | 第40-41页 |
| ·含新型驱动机构的挠性卫星振动控制设计 | 第41-42页 |
| ·振动控制仿真 | 第42-53页 |
| ·目前驱动机构的挠性卫星仿真 | 第42-46页 |
| ·新型驱动机构的挠性卫星仿真 | 第46-52页 |
| ·仿真总结 | 第52-53页 |
| ·平移运动引起帆板振动的控制 | 第53-60页 |
| ·目前驱动结构对帆板对称振动的控制 | 第53-57页 |
| ·新型驱动机构对帆板对称振动的控制 | 第57-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