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汽油机固—液耦合及沸腾传热研究

内容提要第1-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9页
   ·引言第10-12页
   ·发动机冷却液单相流流动传热问题的研究第12-20页
     ·流动传热问题的实验研究第12-14页
     ·流动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4-15页
     ·固-液耦合传热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5-20页
   ·发动机冷却液沸腾传热问题的研究第20-27页
     ·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第21-24页
     ·沸腾传热的经验模型第24-27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2章 汽油机冷却水套CFD 分析及结构改进第29-53页
   ·问题的提出第29页
   ·三维模型第29-31页
     ·水套内冷却液的流动形式第30页
     ·冷却水套的几何模型第30-31页
   ·划分网格第31-35页
     ·前处理软件简介第32-33页
     ·计算网格的划分第33-35页
   ·物理模型的控制方程及离散第35-36页
   ·冷却液的种类及物性第36-37页
   ·边界条件第37页
   ·控制参数及求解第37-39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39-43页
     ·速度场计算结果第39-41页
     ·压力场计算结果第41页
     ·传热系数计算结果第41-43页
   ·机体水套改进设计第43-47页
     ·改进的设计方案第43-44页
     ·CFD 结果分析第44-47页
   ·导流结构在水套流场分布中的作用第47-51页
     ·导流凸台的影响分析第47-49页
     ·导流筋的影响分析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3章 汽油机固-液耦合传热模拟第53-74页
   ·问题的提出第53-54页
   ·研究机型的基本参数第54页
   ·三维模型及模型的简化第54-56页
     ·三维模型第54-55页
     ·模型的简化第55-56页
   ·划分网格第56-59页
     ·网格密度的设置第56页
     ·网格划分第56-59页
   ·材料的种类及物性第59页
   ·传热边界条件第59-67页
     ·缸内传热边界条件第59-64页
     ·进、排气道的传热边界条件第64-65页
     ·固-液交界面的处理第65-66页
     ·缸体及缸盖外壁、曲轴箱内壁传热边界条件第66页
     ·其他部件处的边界条件第66-67页
   ·求解第67页
   ·温度场计算结果及分析第67-72页
     ·水套温度场第67-69页
     ·固体温度场第69-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4章 发动机温度场测试试验第74-88页
   ·试验目的第74页
   ·试验所需设备第74-75页
   ·试验样机温度测点布置及密封第75-79页
     ·缸盖测点布置第75-76页
     ·缸体测点布置第76-77页
     ·密封方式第77-79页
   ·其它参数测点的布置第79页
   ·试验台架的建立第79-80页
   ·试验方案第80-81页
   ·测量结果分析第81-86页
     ·温度测试结果第81-85页
     ·与模拟计算结果的比较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5章 冷却液沸腾传热模拟研究第88-106页
   ·问题的提出第88-89页
   ·沸腾传热模型的选择第89-95页
     ·Chen 模型第90-91页
     ·Franz 模型第91-95页
   ·传热模型的处理第95-96页
     ·特征流速的处理第95-96页
     ·冷却液饱和温度的确定第96页
     ·当量直径的处理第96页
   ·模型的实现第96-100页
     ·固体区域的计算第97页
     ·液体区域两相流计算模型的选择第97-98页
     ·两相流模型的控制方程第98-100页
   ·结果分析第100-105页
     ·固体区域计算结果第100-104页
     ·液体区域计算结果第104-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6章 全文工作总结第106-110页
   ·研究工作总结第106-108页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08页
   ·工作展望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摘要第117-120页
ABSTRACT第120-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进气组分发动机燃烧机理及排放特性研究
下一篇:发动机视情冷磨合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