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期货流动性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25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4页 |
·问题提出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4页 |
·相关概念说明 | 第19-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24-25页 |
·研究思路 | 第24页 |
·结构安排 | 第24-25页 |
第2章 白糖期货市场流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5-33页 |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分析架构 | 第25-26页 |
·交易中的摩擦 | 第25页 |
·交易中的私有信息 | 第25-26页 |
·存货与信息对价格的影响 | 第26-28页 |
·存货模型 | 第26-27页 |
·信息模型 | 第27-28页 |
·金融市场的市场结构 | 第28-30页 |
·市场结构的定义 | 第28-29页 |
·市场结构的差异 | 第29-30页 |
·期货市场的流动性研究 | 第30-33页 |
·期货市场流动性概念的界定 | 第30-31页 |
·期货市场流动性的重要作用 | 第31-33页 |
第3章 白糖期货市场流动性衡量方法与影响因素 | 第33-42页 |
·白糖期货品种介绍 | 第33-35页 |
·宏观上的流动性衡量指标 | 第35-37页 |
·成交量 | 第35-36页 |
·持仓量 | 第36页 |
·换手率 | 第36-37页 |
·微观上的流动性衡量指标 | 第37-39页 |
·买卖价差 | 第37页 |
·VR比率 | 第37页 |
·流动性比率 | 第37-39页 |
·白糖期货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分析 | 第39-42页 |
·市场交易制度 | 第39-40页 |
·合约条款 | 第40页 |
·市场参与者的构成 | 第40页 |
·交易方式 | 第40页 |
·白糖期货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路径 | 第40-42页 |
第4章 白糖期货市场流动性实证分析 | 第42-54页 |
·宏观分析 | 第42-45页 |
·我国白糖期货成交量分析 | 第42-43页 |
·我国白糖期货持仓量分析 | 第43-44页 |
·我国白糖期货换手率分析 | 第44-45页 |
·微观分析 | 第45-49页 |
·方法描述与计算 | 第45-47页 |
·实证分析与检验 | 第47-49页 |
·我国白糖期货与棉花期货比较分析 | 第49-53页 |
·宏观对比分析 | 第49-52页 |
·微观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第5章 提高我国白糖期货流动性的对策与建议 | 第54-62页 |
·基于宏观环境的建议 | 第54-56页 |
·尽快颁布期货法 | 第54页 |
·加强对现货市场秩序的整顿 | 第54-55页 |
·适当放宽白糖期货市场的资金限制 | 第55-56页 |
·加强期货市场监管 | 第56页 |
·基于期货市场微观结构的建议 | 第56-57页 |
·开设做市商机制 | 第56-57页 |
·设计程序交易模式 | 第57页 |
·提高技术创新 | 第57页 |
·基于期货合约设计的建议 | 第57-59页 |
·引进白糖期货期权等避险工具 | 第57-58页 |
·推出白糖期货上中下游系列产品 | 第58页 |
·完善白糖期货交割制度 | 第58-59页 |
·适当调低白糖期货的保证金比例与手续费支出 | 第59页 |
·基于市场参与者特征的建议 | 第59-62页 |
·建立功能完善的期货公司 | 第59-60页 |
·培育和发展白糖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者 | 第60页 |
·允许各类投资基金按一定比例参与白糖期货交易 | 第60-61页 |
·培育理性白糖期货投机者 | 第61页 |
·着重培育白糖期货套利者 | 第61页 |
·不断完善白糖期货市场投资者的构成 | 第61-6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2-65页 |
·本文总结 | 第62-63页 |
·本文不足之处与创新点 | 第63页 |
·本文不足之处 | 第63页 |
·创新点 | 第63页 |
·本文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