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

西医传入中国:结核病案例研究(1900-1967)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结核病:在中国的肆虐与消退第11-12页
   ·文献综述第12-18页
   ·研究思路与文章架构第18-20页
   ·时间断限与名词辨析第20-21页
第二章 结核病综述第21-52页
   ·概说第23-31页
  一、结核病之症状第23-26页
  二、特殊的传染病第26-28页
  三、相关统计第28-31页
   ·西医对结核病的认识与诊治第31-37页
  一、“结核”:尸体解剖的发现第31-32页
  二、发现病原体第32-33页
  三、诊断与治疗第33-37页
   ·中国传统医学第37-52页
  一、中医对结核病的认识与治疗第37-45页
   (1) 《诸病源候论》中“虚劳候”与西医“结核病症状”之比较第37-39页
   (2) “虚劳”之治法第39-41页
   (3) “痨瘵”之治法第41-45页
  二、民国时期的中医与西医第45-49页
  三、解放后西方医学对传统医药的影响第49-52页
第三章 西医结核病知识与疗法传入中国第52-89页
   ·观念的转变:西医结核病知识之普及第52-68页
     ·疾病名称的改变:从“痨病”到“结核病”第52-54页
     ·结核病通俗性书籍的出版第54-57页
     ·结核病通俗性书籍中的西医结核病知识第57-68页
   一、新式西医与传统中医第57-58页
   二、结核杆菌与传染第58-60页
   三、肺痨患者的责任第60-61页
   四、基本疗法:疗养法第61-68页
   ·结核病疗养院第68-79页
  一、欧美的疗养院第68-70页
  二、伍连德论疗养院疗法第70-72页
  三、北京疗养院第72-73页
  四、上海疗养院第73-77页
  五、疗养时代的结束第77-78页
  六、结论第78-79页
   ·陈果夫肺结核病案与西医疗法第79-88页
     ·患病与医治经过第79-83页
     ·西医疗法分析第83-88页
   ·结论:西医结核病知识与疗法传入中国第88-89页
第四章 人物分析:西医传入中国的两条途径第89-113页
   ·南丁福保北卢永春第89-100页
     ·结核病知识经由日本:丁福保第89-96页
   一、丁福保与日译西医书籍第90-91页
   二、编译与自撰关于结核病的书籍第91-92页
   三、丁福保与结核病第92-93页
   四、《肺病指南》第93-96页
     ·接受美式西医教育的医师:卢永春第96-100页
   一、卢永春与疗养院第96-98页
   二、《痨病论》第98-100页
   ·中国结核病专科医师群体的形成第100-112页
  一、结核病学科的创立与结核病专科医师的形成第100-101页
  二、结核病专科医师统计第101-106页
  三、结核病专科医师群体分析第106-112页
   (1) 教育背景分析第106-107页
   (2) 从业去向分析第107-109页
   (3) 医疗科研内容分析第109-110页
   (4) 典型人物:吴绍青第110-112页
   ·结论:西医传入中国的两条途径第112-113页
第五章 西医技术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第113-138页
   ·结核菌素第113-118页
  一、结核菌素之发明与应用第114-115页
  二、结核菌素在中国第115-118页
   ·人工气胸术第118-125页
  一、人工气胸术之发明第119-120页
  二、人工气胸术之治疗机理及其应用第120-121页
  三、中国最早采用人工气胸术第121-122页
  四、上海澄衷疗养院施行人工气胸术的记载第122-123页
  五、中国各医院应用人工气胸术概况第123-125页
  六、结论第125页
   ·卡介苗接种第125-132页
  一、卡介苗的发明及其免疫原理第125-126页
  二、卡介苗接种史第126-127页
  三、卡介苗菌种引入中国第127-128页
  四、1950 年后的大规模卡介苗接种第128-129页
  五、解放后中国进行大规模卡介苗接种的原因第129-131页
  六、结论第131-132页
   ·药物第132-138页
  一、抗菌药物的发明与化疗时代第133-134页
  二、链霉素第134-136页
  三、异烟肼第136-137页
  四、结论第137-138页
第六章 防痨卫生促成西医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第138-158页
   ·防痨卫生的开端第139-149页
     ·伍连德与结核病第139-141页
     ·北平协和医学院/结核病学社/第一卫生事务所结核病门诊部第141-143页
     ·防痨协会——从个人病痛到国家卫生第143-144页
     ·国民政府防痨体系之初创第144-149页
   一、舆论先行第144-146页
   二、全国防痨体系之初创第146-147页
   三、防痨方法第147-149页
   ·解放后防痨体系之建立第149-157页
  一、第一次卫生革命与结核病第149-150页
  二、防痨卫生、筛查流程与西医技术的应用第150-152页
  三、防痨机构的设立与结核病防治所第152-155页
  四、解放后防痨方法的贯彻实施第155-157页
   ·结论:防痨卫生促成西医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第157-158页
总结第158-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66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66-167页
致谢第167-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英语考试行为准则制订:一项探索性研究
下一篇:榼藤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