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四索面大跨度斜拉桥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斜拉桥概述 | 第10-13页 |
| ·桥梁震害原因分析 | 第13-14页 |
| ·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及分析方法的发展 | 第14-17页 |
| ·桥梁震害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斜拉桥抗震的研究 | 第15-17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 第2章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18-25页 |
| ·静力法 | 第18页 |
| ·反应谱法 | 第18-21页 |
| ·反应谱原理 | 第19-20页 |
| ·振型组合方法 | 第20-21页 |
| ·动态时程分析法 | 第21-24页 |
| ·动态时程分析法基本理论 | 第21-22页 |
| ·动态时程分析法的地震力计算 | 第22-23页 |
| ·非线性问题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各国桥梁抗震规范比较 | 第25-30页 |
| ·我国公路桥梁新旧抗震设计规范比较 | 第25-26页 |
| ·中日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若干比较 | 第26-27页 |
| ·中美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比较 | 第27-28页 |
| ·中欧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比较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4章 斜拉桥结构模型的建立和动力特性分析 | 第30-39页 |
| ·工程概况 | 第30-32页 |
| ·主桥设计概况 | 第30-31页 |
| ·主要技术标准 | 第31-32页 |
| ·斜拉桥动力计算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2-36页 |
| ·主梁模拟 | 第32-33页 |
| ·斜拉索的模拟 | 第33页 |
| ·索塔的计算模式 | 第33-34页 |
| ·桩基础的模拟 | 第34-36页 |
| ·边界及连接条件的模拟 | 第36页 |
| ·全桥模型 | 第36页 |
| ·斜拉桥动力特性计算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5章 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反应谱分析 | 第39-53页 |
| ·振型分析 | 第39-41页 |
| ·设防标准及地震动输入 | 第41-43页 |
| ·抗震设防标准 | 第41页 |
| ·地震动输入 | 第41-43页 |
| ·反应谱分析 | 第43-51页 |
| ·50年10%超越概率分析结果 | 第44-48页 |
| ·100年5%超越概率分析结果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6章 大跨度斜拉桥地震时程分析 | 第53-71页 |
| ·地震波的输入 | 第53-54页 |
| ·动态时程分析 | 第54-70页 |
| ·时程分析计算结果 | 第55-66页 |
| ·时程计算结果分析 | 第66页 |
| ·不同时程波响应比较 | 第66-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 ·主要结论 | 第71页 |
| ·研究展望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项目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