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半翅目害虫论文

白蜡虫(Ericerus pela)发育过程中体内共生菌多样性及动态变化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20页
        1.2.1 昆虫内共生菌对宿主昆虫的作用第14-18页
        1.2.2 昆虫体内共生菌的种类与传递第18页
        1.2.3 昆虫内共生菌变化的影响因素第18-19页
        1.2.4 昆虫内共生菌的研究方法第19-20页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第20-21页
        1.3.1 关键的科学问题第20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第21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21-22页
第二章 白蜡虫发育过程中内共生菌动态变化分析第22-46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2-25页
        2.1.1 供试昆虫第22-23页
        2.1.2 样品的测序第23页
        2.1.3 信息分析第23-2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5-44页
        2.2.1 白蜡虫各发育阶段主要内共生菌16SrDNA测序基本信息第25-27页
        2.2.2 白蜡虫内共生菌种类及其丰度分析第27-32页
        2.2.3 白蜡虫各发育阶段共生菌多样性分析第32-37页
        2.2.4 白蜡虫共生菌与其它研究的共生菌对比第37-44页
    2.3 讨论第44-46页
第三章 优势共生菌立克次氏体分析第46-52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46页
        3.1.1 供试昆虫第46页
        3.1.2 实验方法第4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6-50页
        3.2.1 立克次氏体的鉴定第46-48页
        3.2.2 白蜡虫雌雄虫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第48-50页
    3.3 讨论第50-52页
第四章 白蜡虫次优势菌的分析第52-69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52页
        4.1.1 供试昆虫第52页
        4.1.2 实验方法第5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2-65页
        4.2.1 雌虫中次优势菌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第54-55页
        4.2.2 雄虫中次优势菌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第55-57页
        4.2.3 白蜡虫雌雄虫同发育阶段次优势菌分析第57-62页
        4.2.4 白蜡虫体内常驻菌群分析第62-63页
        4.2.5 白蜡虫体内过路菌群分析第63-65页
    4.3 讨论第65-69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69-71页
    5.1 结论第69页
    5.2 讨论第69-70页
    5.3 研究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85页
附录1 表A中英文对照表第85-86页
附录2 表B白蜡虫共生菌注释信息第86-90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购买公益服务过程中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独立性研究 ——以上海奉贤区为例
下一篇:基于风险预算的损失厌恶投资组合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