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可靠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2-13页 |
·FMECA发展概况及现状 | 第13-17页 |
·FMECA发展情况 | 第14-15页 |
·国内外针对FMECA的研究 | 第15-17页 |
·课题背景和来源 | 第17-18页 |
·课题背景 | 第17页 |
·课题来源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8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以FMECA为中心的柴油机可靠性工作 | 第20-27页 |
·柴油机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 | 第20-23页 |
·柴油机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柴油机系统结构及主要零部件 | 第21-23页 |
·柴油机设计阶段FMECA工作的意义 | 第23-25页 |
·关于柴油机寿命周期内可靠性工作的讨论 | 第25-26页 |
·以FMECA为中心的可靠性工作框架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动态故障树分析 | 第27-45页 |
·故障树分析(FTA)概述 | 第27页 |
·FTA和FMECA的比较 | 第27-28页 |
·动态故障树分析 | 第28-36页 |
·传统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 | 第29页 |
·优先与门(PAND) | 第29-30页 |
·功能相关门(FDEP) | 第30-31页 |
·冷备件门(CSP) | 第31页 |
·温备件门(WSF) | 第31-33页 |
·顺序相关门 | 第33-34页 |
·动态故障树模型的转化方法 | 第34页 |
·马尔可夫模型的求解方法 | 第34-36页 |
·基于威布尔分布的动态故障树分析 | 第36-39页 |
·威布尔分布 | 第36-37页 |
·基于威布尔分布的马尔可夫模型 | 第37-39页 |
·模糊动态故障树 | 第39-42页 |
·三角模糊数 | 第39-41页 |
·基于模糊数的马尔可夫模型 | 第41页 |
·算例分析 | 第41-42页 |
·概率重要度 | 第42-44页 |
·FMECA工作的简化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模糊理论在FMECA中的应用 | 第45-74页 |
·FMECA分析的基本概念 | 第45页 |
·FMECA的发展 | 第45-47页 |
·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FMECA方法 | 第47-48页 |
·FMECA的分析步骤 | 第48-50页 |
·明确分析范围 | 第49页 |
·系统任务分析 | 第49页 |
·系统功能分析 | 第49页 |
·确定故障判据 | 第49页 |
·选择FMECA方法 | 第49页 |
·实施FMECA分析 | 第49-50页 |
·给出FMECA结论 | 第50页 |
·FMECA过程详解 | 第50-53页 |
·故障模式分析 | 第50-51页 |
·故障原因分析 | 第51页 |
·故障影响分析 | 第51-52页 |
·风险分析 | 第52-53页 |
·故障检测方法分析 | 第53页 |
·补偿措施分析 | 第53页 |
·不同类型的FMECA和FMECA各分析层次间的关系 | 第53-55页 |
·不同类型FMECA间的关系 | 第53-54页 |
·不同层次FMECA间的关系 | 第54-55页 |
·实施设计FMECA的目的和意义 | 第55页 |
·传统FMECA的缺点和不足 | 第55-56页 |
·FMECA的评价标准(GJB1391-92) | 第56-58页 |
·严酷度类别 | 第56页 |
·故障模式概率等级 | 第56-57页 |
·故障影响概率 | 第57页 |
·危害度 | 第57-58页 |
·FMECA的评价标准(QS9000) | 第58-61页 |
·严重度评价准则 | 第58页 |
·发生度评价准则 | 第58-59页 |
·探测度评价准则 | 第59页 |
·风险顺序数 | 第59-60页 |
·实例分析 | 第60-61页 |
·模糊属性层次法和综合评价在FMECA的应用 | 第61-68页 |
·模糊属性层次法 | 第61-62页 |
·模糊危害度分析 | 第62-66页 |
·实例计算 | 第66-68页 |
·模糊推理在FMECA的应用 | 第68-72页 |
·FMECA的模糊推理模型 | 第68-70页 |
·模糊推理拟解决的问题 | 第70页 |
·模糊推理步骤 | 第70-72页 |
·推理结果 | 第72页 |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和模糊推理方法的优点 | 第72-74页 |
第五章 基于FMECA的可靠性预计 | 第74-80页 |
·可靠性预计的目的和用途 | 第74页 |
·可靠性预计的分类及程序 | 第74-75页 |
·可靠性预计的分类 | 第74-75页 |
·系统可靠性预计的程序 | 第75页 |
·基于FMECA的可靠性预计 | 第75-77页 |
·相似产品法 | 第75-76页 |
·基于故障模式的可靠性预计 | 第76-77页 |
·实例分析 | 第77-78页 |
·可靠性预计与可靠性分配的关系 | 第78-80页 |
第六章 基于FMECA的可靠性分配 | 第80-89页 |
·可靠性分配研究现状 | 第80-81页 |
·可靠性分配通常应遵循的原则 | 第81页 |
·可靠性分配方法 | 第81-84页 |
·等分配法 | 第82页 |
·再分配法 | 第82-83页 |
·比例分配法 | 第83-84页 |
·常用的柴油机可靠性分配指标及其相互转换 | 第84-85页 |
·基于FMECA的柴油机可靠性分配方法 | 第85-86页 |
·应用举例 | 第86-87页 |
·基于FMECA的可靠性预计和分配的适用条件 | 第87-88页 |
·基于FMECA的可靠性预计和分配的优缺点 | 第88-89页 |
·优点 | 第88页 |
·缺点 | 第88-89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9-92页 |
·本文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90-91页 |
·研究展望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作者攻硕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