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轿车车内低频噪声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 ·柴油轿车 | 第12-13页 |
| ·国内与国外车内噪声研究概论 | 第13-15页 |
| ·国外研究情况概述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情况概述 | 第14-15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模态分析理论与实验 | 第17-42页 |
| ·模态理论简介 | 第17-22页 |
| ·固有频率和振型 | 第17-19页 |
| ·振型叠加法和剩余柔度 | 第19-20页 |
| ·振型识别与模态动能 | 第20-22页 |
| ·白车身模态分析 | 第22-40页 |
| ·试验模态分析 | 第22-28页 |
| ·试验系统的搭建 | 第22-23页 |
| ·测试方案 | 第23-26页 |
| ·试验过程 | 第26-28页 |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8-29页 |
| ·白车身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29-31页 |
| ·整个车身结构模态分析 | 第31-34页 |
| ·声学模态的有限元分析 | 第34-40页 |
| ·乘坐室空腔声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 ·无座椅乘坐室空腔声学模型模态分析 | 第35-37页 |
| ·有座椅乘坐室三维声学模型模态分析 | 第37-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乘坐室空腔声固耦合动态响应分析 | 第42-58页 |
| ·车内噪声实验测试 | 第42-46页 |
| ·车身激励载荷的提取 | 第46-50页 |
| ·发动机悬置激励载荷 | 第46-47页 |
| ·悬架激励载荷 | 第47-50页 |
| ·车内声场响应分析 | 第50-51页 |
| ·模态参与理论 | 第51-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车身板件贡献量分析 | 第58-63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板件声学贡献量分析 | 第58-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车身板件形貌优化 | 第63-71页 |
| ·板件冲压加强筋形貌优化 | 第63-67页 |
| ·优化方法及目标 | 第64-65页 |
| ·车身板件加强肋优化 | 第65-67页 |
| ·车身板件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 第67-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展望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附录 学习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