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论 | 第11-17页 |
(一) 问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二) 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 研究的方法与尝试 | 第15-17页 |
一、新社会组织一般理论问题 | 第17-30页 |
(一) 新社会组织的基本问题研究 | 第17-22页 |
1. 学术界的基本共识 | 第17-19页 |
2. 学术界的主要分歧 | 第19-20页 |
3. 概念的厘定 | 第20-22页 |
(二) 现阶段我国新社会组织的主要特征 | 第22-30页 |
1. 发展态势 | 第22-24页 |
2. 领域与区域 | 第24-27页 |
3. 人力资源 | 第27-28页 |
4. 整体特性 | 第28-30页 |
二、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 第30-39页 |
(一) 公民社会生成的必然性 | 第31-33页 |
(二) 社会整合下的执政党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 第33-36页 |
(三) 新社会组织党建是政党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 第36-39页 |
三、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现状与分析 | 第39-52页 |
(一)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初步成果 | 第39-43页 |
1. 制度与政策 | 第39-40页 |
2. 建党模式 | 第40-41页 |
3. 工作手段 | 第41-42页 |
4. 党员管理 | 第42-43页 |
(二)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主要问题 | 第43-47页 |
1. 认识问题 | 第44页 |
2. 组建率问题 | 第44-46页 |
3. 组建形式问题 | 第46页 |
4. 体制问题 | 第46-47页 |
(三)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问题的冲突分析 | 第47-52页 |
1.逻辑冲突 | 第47-48页 |
2.组织冲突 | 第48-49页 |
3.管理冲突 | 第49-50页 |
4.物质冲突 | 第50-52页 |
四 、 加强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理性思考 : 思路、定位、方式与探索 | 第52-64页 |
(一) 明确思路:从管理到领导和服 | 第53-56页 |
(二) 科学定位:利益代表者 | 第56-58页 |
(三) 方式创新:推进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信息化 | 第58-61页 |
(四) 基层探索:山东诸城对党组织与农村新社会组织协调发展的探索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