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1 引言 | 第12-27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6-25页 |
·研究的对象 | 第16-19页 |
·研究的逻辑和结构 | 第19-22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22-24页 |
·研究的重点 | 第24-25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5-27页 |
2 文献研究综合述评 | 第27-53页 |
·人力资本相关研究评析 | 第27-38页 |
·西方的人力资本思想研究述评 | 第27-34页 |
·国内人力资本研究述评 | 第34-38页 |
·隐性人力资本相关研究评析 | 第38-42页 |
·隐性人力资本的概念、特征 | 第38-41页 |
·隐性人力资本和显性人力资本辨析 | 第41-42页 |
·隐性知识相关研究 | 第42-47页 |
·隐性知识的含义、特性及其分类 | 第42-45页 |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 | 第45-47页 |
·相关理论研究 | 第47-52页 |
·知识资本与智力资本 | 第47-48页 |
·智慧资本与精神资本 | 第48-49页 |
·个人资本与组织资本 | 第49-52页 |
·研究的空白点 | 第52-53页 |
3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机理分析及模型假设 | 第53-81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机理分析 | 第53-65页 |
·基于探索性学习的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机理分析 | 第53-56页 |
·基于学习圈理论的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机理分析 | 第56-58页 |
·基于"干中学"的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机理分析 | 第58-60页 |
·基于学习动机理论的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机理分析 | 第60-65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概念模型与关系假设 | 第65-70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特点 | 第65-66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结构维度 | 第66-68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概念模型 | 第68-69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核心变量 | 第69-70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变量与关系假设 | 第70-81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行为变量与关系假设 | 第70-74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动机变量与关系假设 | 第74-81页 |
4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转化机理分析及模型假设 | 第81-104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转化机理分析 | 第81-88页 |
·高潜人才个体隐性人力资本层次分析 | 第81-83页 |
·高潜人才个体隐性人力资本显性化路径分析 | 第83-86页 |
·高潜人才个体隐性人力资本组织化路径分析 | 第86-88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转化模式与实现机制 | 第88-98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转化模式 | 第88-91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转化实现机制 | 第91-95页 |
·基于KTA框架的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转化机制 | 第95-98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转化概念模型与关系假设 | 第98-104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转化概念模型 | 第98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转化变量与关系假设 | 第98-104页 |
5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创造机理分析及模型假设 | 第104-125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创造机理分析 | 第104-114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创造层级分析 | 第104-109页 |
·中国古代直观体验模式 | 第109-111页 |
·基于SECI的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创造机理分析 | 第111-114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创造模型与关系假设 | 第114-125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创造概念模型 | 第114-115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创造影响因素分析与变量关系假设 | 第115-125页 |
6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转化、创造实证研究 | 第125-167页 |
·数据采集与量表设计 | 第125-130页 |
·调查问卷设计 | 第125页 |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 | 第125-126页 |
·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26-127页 |
·模型效度和信度检验 | 第127-130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因素与路径分析 | 第130-144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量表信度分析 | 第130-133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量表因子分析 | 第133-137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137-140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路径分析 | 第140-142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量表假设检验 | 第142-144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转化因素与路径分析 | 第144-154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转化量表信度分析 | 第144-146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转化量表因子分析 | 第146-150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转化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150-152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转化路径分析 | 第152-154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转化量表假设检验 | 第154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创造因素路径分析 | 第154-164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创造量表信度分析 | 第154-156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创造量表因子分析 | 第156-159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创造量表影响因素效度检验 | 第159-161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创造路径分析 | 第161-163页 |
·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创造量表假设检验 | 第163-164页 |
·假设检验结论 | 第164-167页 |
7 结论与后续研究方向 | 第167-170页 |
·全文总结 | 第167-168页 |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方向 | 第168-170页 |
后记 | 第170-171页 |
参考文献和注释 | 第171-180页 |
附录 | 第180-19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91-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