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立论根据 | 第13-26页 |
·中国近50年气候变化 | 第13-15页 |
·生态系统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 | 第15-17页 |
·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 | 第17-20页 |
·研究目的 | 第20-26页 |
第三章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中国近50年的气候变化 | 第26页 |
·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26-27页 |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27-46页 |
·数据和方法 | 第27-45页 |
·中国近50年气候变化:辐射、气温、风速和蒸发 | 第27-28页 |
·中国近50年气候变化:降水的趋势和变率 | 第28-29页 |
·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逐日太阳辐射值的估算 | 第29-31页 |
·数据 | 第29页 |
·Angstrom模型 | 第29-30页 |
·Bristow-Campbell模型 | 第30-31页 |
·统计方法 | 第31页 |
·生态系统模拟:生产力对降水量变化和气候变暖的响应 | 第31-40页 |
·研究地点 | 第31-33页 |
·方法 | 第33-36页 |
·水分利用效率定义 | 第36-38页 |
·气候变化的情景设计 | 第38-40页 |
·生态系统模拟:生产力对降水和气温变率的响应 | 第40-44页 |
·气候变化背景 | 第40-41页 |
·气候变化情景设计 | 第41-43页 |
·变率的估算 | 第43-44页 |
·生态系统模拟:生产力对年内降水变率和气候变暖的响应 | 第44-45页 |
·研究过程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6-97页 |
·中国近50年气候变化:辐射、气温、风速和蒸发 | 第46-58页 |
·结果 | 第46-53页 |
·气候变暖 | 第46-48页 |
·季风减弱 | 第48-52页 |
·太阳辐射和风速的年均趋势 | 第48-50页 |
·夏季季风 | 第50-51页 |
·冬季季风 | 第51-52页 |
·蒸发变化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58页 |
·气候变暖 | 第53-54页 |
·季风减弱 | 第54-56页 |
·蒸发变化 | 第56页 |
·太阳辐射在中国近五十年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 第56-58页 |
·中国近50年气候变化:降水的趋势和变率 | 第58-68页 |
·结果 | 第58-66页 |
·降水的趋势变化 | 第58-60页 |
·降水的变率增加 | 第60-63页 |
·降水和海表温度的相关性 | 第63-65页 |
·降水与气温间的关系 | 第65-66页 |
·讨论 | 第66-68页 |
·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逐日太阳辐射值的估算 | 第68-72页 |
·结果 | 第68-70页 |
·Angstrom系数a和b | 第68-69页 |
·两个模型计算太阳总辐射结果的比较 | 第69-70页 |
·讨论 | 第70-72页 |
·Angstrom系数a和b | 第70-71页 |
·两个模型计算太阳总辐射结果的比较 | 第71-72页 |
·生态系统模拟:净初级生产力对降水量变化和气候变暖的响应 | 第72-84页 |
·结果 | 第72-81页 |
·模型模拟结果的验证 | 第72-75页 |
·生态系统具有共同的水分利用效率 | 第75-80页 |
·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对年降水量变化和气候变暖的响应 | 第80-81页 |
·讨论 | 第81-84页 |
·生态系统模拟:净初级生产力对降水和气温变率的响应 | 第84-91页 |
·结果 | 第84-89页 |
·生物群系间的净初级生产力变率 | 第84-85页 |
·净初级生产力变率随降水变率而增加 | 第85-88页 |
·净初级生产力变率随气温变率而增加 | 第88页 |
·净初级生产力变率随气候变率而增加 | 第88-89页 |
·讨论 | 第89-91页 |
·生态系统模拟:净初级生产力对年内降水变率的响应 | 第91-97页 |
·结果 | 第91-95页 |
·研究地点的年内降水变率 | 第91-92页 |
·年内降水变率的增加 | 第92-95页 |
·讨论 | 第95-97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 第97-101页 |
·主要结论 | 第97-98页 |
·意义 | 第98-99页 |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文章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