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甘南州开发式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导论 | 第9-13页 |
一、论文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二、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开发式扶贫的基本理论 | 第13-25页 |
第一节 开发式扶贫的涵义 | 第13-16页 |
一、贫困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扶贫的概念 | 第14-15页 |
三、开发式扶贫的概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有关扶贫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一、国外的扶贫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二、国内的扶贫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我国开发式扶贫的现状及其实现形式 | 第18-25页 |
一、我国开发式扶贫的现状 | 第18-21页 |
二、我国政府开发式扶贫的实现形式 | 第21-25页 |
第二章 甘南州开发式扶贫现状分析 | 第25-41页 |
第一节 甘南州的贫困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5-31页 |
一、甘南州的贫困状况 | 第25-27页 |
二、甘南州贫困的特征 | 第27-28页 |
三、甘南州贫困的主要原因 | 第28-31页 |
第二节 甘南州开发式扶贫的方式及其成效 | 第31-33页 |
一、实施整村推进,农牧村贫困状况得到改善 | 第31-32页 |
二、加大产业扶贫,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 第32页 |
三、坚持智力扶贫,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 第32-33页 |
四、加快定居点建设,使牧民安居乐业 | 第33页 |
第三节 甘南州开发式扶贫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3-41页 |
一、中央政策对甘南州开发式扶贫的限制 | 第34-36页 |
二、扶贫资金在流通过程中利用率低 | 第36-38页 |
三、扶贫人才缺乏限制扶贫工作开展 | 第38-39页 |
四、贫困人口主体发展能力的缺失限制扶贫发展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甘南州开发式扶贫的对策建议 | 第41-53页 |
第一节 争取国家对甘南州开发式扶贫的政策支持 | 第41-44页 |
一、提高甘南州贫困界定标准,加大扶贫资金投入 | 第41-42页 |
二、完善政策定位机制,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 | 第42-43页 |
三、改变扶贫资金的分配方式,兼顾公平与效率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创新甘南州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思路 | 第44-47页 |
一、明确开发式扶贫的内容和途经 | 第44-45页 |
二、规范开发式扶贫的实施过程 | 第45-47页 |
三、创新扶贫开发成效评估反馈机制 | 第47页 |
第三节 实施人才战略,提高扶贫工作人员素质 | 第47-50页 |
一、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扶贫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 第47-48页 |
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参加扶贫实践 | 第48-49页 |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领导作用 | 第49-50页 |
第四节 提高贫困群众的素质,培育"造血"功能 | 第50-53页 |
一、转变扶贫观念,注重精神扶贫 | 第50页 |
二、提高贫困户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 第50-51页 |
三、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 第51-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