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内蒙古东部牧区反贫困社会学分析--基于K旗D镇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导论第9-23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综述第11-16页
  一、国外相关问题研究状况第11-13页
  二、国内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及文献第13-14页
  三、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状况第14-15页
  四、有关内蒙古地区贫困及反贫困问题研究状况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任务及主要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一、研究任务第16页
  二、主要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四节 贫困的内涵及衡量标准第17-23页
  一、关于对贫困定义的认识第17-19页
  二、贫困的成因第19-21页
  三、贫困的衡量标准第21-23页
第二章 调查地区贫困现状及相关分析第23-43页
 第一节 内蒙古牧区贫困化现状第23-25页
  一、内蒙古牧区贫困化现状第23-25页
 第二节 调查地区概况及经济发展情况第25-28页
  一、调查地基本概况第25-26页
  二、调查地经济发展历史及现状第26-28页
 第三节 调查地贫困现状的调查分析第28-30页
 第四节 调查地贫困形态具体表现第30-43页
  一、内蒙古牧区贫困化的总体特点第30-31页
  二、调查点贫困形态具体表现第31-36页
  三、调查地人类贫困现状及分析第36-37页
  四、调查地区贫困成因的深层因素探析第37-43页
第三章 调查地区反贫困工作考察及反思第43-59页
 第一节 建国60年来中国农村反贫困模式演进第43-47页
  一、单一性、救济式的扶贫模式(1949—1977年)第43-44页
  二、区域性、救济式的扶贫模式(1978--1985年)第44-45页
  三、全国性、经济开发式的扶贫模式(1986--1993年)第45页
  四、参与性、综合开发式的扶贫模式(1994--2000年)第45-46页
  五、多元性、可持续发展式的扶贫模式(2001年至今)第46-47页
 第二节 多元化反贫困模式及各自效应第47-56页
  一、政府主导的反贫困模式第47-51页
  二、社会力量反贫困模式情况与思考第51-52页
  三、开发式扶贫模式的绩效思考第52-56页
 第三节 非正式制度的影响—蒙古族文化与当地反贫困第56-59页
第四章 调查地区反贫困的制度创新第59-70页
 第一节 反贫困的瞄准机制重点转移第59-61页
 第二节 调查地区反人类贫困的制度创新第61-64页
  一、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第61-62页
  二、反人类贫困:教育制度创新第62-63页
  三、反人类贫困:医疗保障制度创新第63-64页
 第三节 调查地区反贫困的具体对策创新探索第64-70页
  一、生态旅游与牧区反贫困第64-66页
  二、生态移民与农牧区反贫困第66-67页
  三、整村推进扶贫工程与牧区反贫困第67-68页
  四、适当的反贫困干预措施第68-70页
结语第70-71页
后记第71-73页
参考书目第73-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甘南州开发式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下一篇:区域稳定、区域和谐视野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研究--以农一师十二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