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20页
 一、本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一) 选题的缘起第12-13页
  (二) 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3页
  (三) 选题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3-14页
 二、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及意义第14-17页
  (一) 研究现状述评第14-17页
  (二) 与选题相关的需深入研究的问题第17页
 三、本选题研究的思维路径、逻辑结构与研究方法第17-19页
  (一)思维路径与逻辑结构第17-18页
  (二) 研究方法第18-19页
 四、论文的创新及不足第19-20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真实意蕴第20-74页
 一、意识形态理论的一般性概述第20-30页
  (一) 意识形态是具有强烈阶级性的思想观念体系第20-22页
  (二) 意识形态具有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功能第22-27页
  (三) 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特征第27-30页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立及其东方式发展第30-43页
  (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第30-33页
  (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第33-36页
  (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前苏联发展第36-39页
  (四)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发展第39-43页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西方式发展第43-57页
  (一)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意识形态理论第43-47页
  (二)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理论第47-52页
  (三) 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第52-57页
 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多重内涵第57-63页
  (一) 意识形态:一个否定性、虚假性的概念第57-59页
  (二) 意识形态:一个表达统治阶级利益的观念体系第59-61页
  (三) 意识形态:一个以错误的或幻想的方式来支持统治关系的观念体系第61-63页
 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唯物史观依据第63-74页
  (一) 从社会基本矛盾的角度来看第64-66页
  (二) 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看第66-69页
  (三) 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第69-71页
  (四) 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第71-74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74-104页
 一、意识形态与价值体系第74-79页
  (一) 价值、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第74-76页
  (二) 意识形态与价值体系的关联性第76-79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论第79-94页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发展历程第79-80页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第80-84页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第84-88页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功能第88-91页
  (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区别第91-93页
  (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非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第93-94页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联性第94-104页
  (一) 从理论基础上看,二者具有关联性第95-97页
  (二) 从理论内容上看,二者具有关联性第97-101页
  (三) 从价值取向看,二者具有关联性第101-104页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诸多挑战及其解决路径第104-142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诸多挑战第104-113页
  (一) 全球化时代的挑战第104-106页
  (二) 社会转型过程中价值认同危机的挑战第106-108页
  (三) 当代社会大众传媒的挑战第108-110页
  (四) 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价值观的挑战第110-113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113-121页
  (一) 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第113-116页
  (二) 坚持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第116-118页
  (三) 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第118-120页
  (四) 坚持理论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原则第120-121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基本路径第121-142页
  (一) 理性批判和反思当代西方核心价值观第121-125页
  (二) 牢固树立社会转型期的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第125-129页
  (三) 挖掘和创新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渠道与方式第129-132页
  (四) 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主导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的和谐发展第132-137页
  (五)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第137-142页
第五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142-156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第142-149页
  (一) 政治和谐方面的作用和价值第142-144页
  (二) 经济和谐方面的作用和价值第144-145页
  (三) 文化和谐方面的作用和价值第145-147页
  (四) 对人自身和谐方面的作用和价值第147-149页
 二、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第149-156页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与完善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第150-151页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与完善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第151-152页
  (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第152-153页
  (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与完善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第153-156页
结语第156-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6-170页
致谢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瓶梅》叙事形态研究
下一篇:基于智能规划的交通信息服务组合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