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互连网络结构PGLH上的组播算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互连网络概述 | 第10-11页 |
·路由算法概述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与挑战 | 第12-14页 |
·互连网络拓扑结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超立方体互连网络中的组播通信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2章 超立方体网络上的组播研究 | 第16-28页 |
·基本概念 | 第16-21页 |
·相关定义 | 第16-17页 |
·超立方体网络 | 第17-19页 |
·相关符号 | 第19页 |
·Petersen 图 | 第19-21页 |
·超立方体网络上的组播研究 | 第21-24页 |
·超立方体网络上的组播模型 | 第21-22页 |
·超立方体网络上的组播算法概述 | 第22-24页 |
·超立方体网络上的分簇组播模型 | 第24-27页 |
·全局性和局部性 | 第24-25页 |
·分簇模型分析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PGLH 互连网络拓扑结构 | 第28-38页 |
·引言 | 第28页 |
·HP(n)网络的结构与性质 | 第28-31页 |
·HP(n)互连网络模型的构造 | 第28-30页 |
·HP(n)网络的性质 | 第30-31页 |
·PGLH(k, d)网络的结构与性质 | 第31-34页 |
·PGLH(k, d)网络模型的构造 | 第31-33页 |
·PGLH(k, d)网络的性质 | 第33-34页 |
·PGLH 网络上的分层组播模型 | 第34-37页 |
·PGLH 网络结点的编码方案 | 第35页 |
·分层组播模型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PGLH 网络的分层组播算法 | 第38-50页 |
·引言 | 第38页 |
·超立方体网络上组播树算法 | 第38-41页 |
·LEN’s 组播树算法 | 第39页 |
·Sheu’s 组播树算法 | 第39-40页 |
·分簇组播树算法 | 第40-41页 |
·PGLH 网络上的分层组播算法 | 第41-49页 |
·算法思想 | 第41-43页 |
·算法示意图 | 第43-44页 |
·算法描述 | 第44-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 | 第50-64页 |
·引言 | 第50页 |
·实例分析 | 第50-56页 |
·超立方体网络上组播树算法实例分析 | 第50-54页 |
·PGLH 网络上分层组播算法实例分析 | 第54-56页 |
·仿真场景与性能指标 | 第56-59页 |
·仿真场景介绍 | 第56-57页 |
·性能指标介绍 | 第57-58页 |
·实验内容介绍 | 第58-59页 |
·超立方体上组播树算法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59-61页 |
·性能测试 | 第59-60页 |
·性能小结 | 第60-61页 |
·PGLH 网络上分层组播算法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61-63页 |
·评价指标一:平均额外通信量 | 第61-62页 |
·评价指标二:平均通信时间 | 第62-63页 |
·性能小结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