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1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牵引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式 | 第13-20页 |
·牵引供电系统 | 第13-16页 |
·牵引供电系统供电方式 | 第16-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介 | 第20-21页 |
·牵引供电系统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21-24页 |
·微机保护算法及其应用 | 第24-30页 |
·傅立叶算法 | 第24-25页 |
·最小二乘算法 | 第25-26页 |
·解微分方程算法 | 第26-28页 |
·相关系数 | 第28-29页 |
·数学形态学 | 第29-30页 |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30-31页 |
第2章 牵引变压器电流差动保护 | 第31-49页 |
·引言 | 第31页 |
·牵引变压器差动保护及问题 | 第31-33页 |
·常用牵引变压器简介 | 第31-32页 |
·牵引变压器差动保护问题 | 第32-33页 |
·SCOTT变压器差动保护电流互感器接线方式 | 第33-38页 |
·差动保护接线 | 第33-34页 |
·理论分析 | 第34-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异步法识别CT饱和原理与应用 | 第38-48页 |
·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作 | 第38-41页 |
·差动保护误动作分析 | 第41-44页 |
·解决方案 | 第44-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基于相关分析的异相短路保护 | 第49-56页 |
·引言 | 第49页 |
·牵引网异相短路分析 | 第49-51页 |
·牵引网异相短路保护 | 第51-55页 |
·相关分析 | 第51-52页 |
·异相短路保护方案 | 第52-53页 |
·算法仿真与实例分析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并联电容补偿装置的电抗器匝间短路保护 | 第56-63页 |
·引言 | 第56页 |
·既有保护原理分析 | 第56-57页 |
·电抗器匝间保护原理 | 第57-62页 |
·判据1 | 第57-58页 |
·判据1仿真 | 第58-60页 |
·判据2 | 第60-61页 |
·判据2仿真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带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馈线故障测距 | 第63-74页 |
·引言 | 第63页 |
·问题提出 | 第63-64页 |
·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64页 |
·故障测距原理 | 第64-65页 |
·串补电容值评估法1 | 第65-66页 |
·串补电容值评估法2 | 第66-67页 |
·最小二乘法 | 第66页 |
·串补电容值评估法 | 第66-67页 |
·仿真计算 | 第67-69页 |
·串补电容值评估法1仿真 | 第67-68页 |
·串补电容值评估法2仿真 | 第68-69页 |
·放电间隙短路识别 | 第69-73页 |
·n阶形态学梯度 | 第69页 |
·识别区间串补电容短路原理 | 第69-70页 |
·ATP仿真验证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故障测距 | 第74-101页 |
·引言 | 第74页 |
·牵引网模型 | 第74-78页 |
·简单悬挂直供牵引网等值阻抗 | 第74-75页 |
·复线牵引网等值阻抗 | 第75-76页 |
·当量等值电路阻抗 | 第76页 |
·带中心抽头单相变压器等值电路 | 第76-78页 |
·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 | 第78-80页 |
·广义对称分量法与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 | 第80-83页 |
·广义对称分量法 | 第80-81页 |
·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应用广义对称分量法 | 第81-83页 |
·短路阻抗计算 | 第83-87页 |
·短路阻抗定义 | 第83-84页 |
·上行T线对地短路 | 第84-85页 |
·上行T、F线短路 | 第85-86页 |
·短路阻抗—距离曲线 | 第86-87页 |
·故障测距原理 | 第87-94页 |
·AT吸上电流比原理 | 第87-88页 |
·区段上下行电流比原理 | 第88-90页 |
·横联线电流比原理 | 第90-91页 |
·故障测距启动元件 | 第91-92页 |
·电抗法在TF故障测距中的探讨 | 第92-94页 |
·短路阻抗与测距原理仿真 | 第94-98页 |
·仿真模型建立 | 第94-95页 |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95-98页 |
·测距原理在我国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 第98页 |
·新型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短路阻抗特性与故障测距原理 | 第98-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1 研究结论 | 第101-102页 |
2 研究展望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11-113页 |
1 发表的论文 | 第111-112页 |
2 科研成果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