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化学论文

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2-14页
            (一)国际科学教育重视对学生模型建构及认知能力的培养第12-13页
            (二)模型认知能力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第13页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急需基于模型认知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13-14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4-19页
            (一)关于模型概念的研究第14页
            (二)关于模型类型的研究第14-16页
            (三)关于模型认知能力的研究第16-17页
            (四)关于模型认知能力现状的研究第17页
            (五)关于模型教学策略的研究第17-19页
        三、研究的意义第19-20页
            (一)理论意义第19页
            (二)实践意义第19-20页
        四、研究的总体设计第20-22页
            (一)研究的内容第20页
            (二)研究方法第20-21页
            (三)研究的思路第21-22页
    第二章 理论研究第22-25页
        一、概念界定第22-23页
            (一)模型第22页
            (二)化学模型认知第22页
            (三)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第22-23页
        二、理论基础第23-25页
            (一)能力“二因素”理论第23页
            (二)建构主义理论第23-24页
            (三)图式理论第24-25页
    第三章 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的表现第25-42页
        一、化学模型的基本类型第25-31页
            (一)化学一般模型分类第29-30页
            (二)化学特定模型分类第30-31页
        二、化学模型认知思路第31-40页
            (一)化学一般模型认知思路第31-36页
            (二)化学特定模型的认知思路第36-40页
        三、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的表现模型第40-42页
            (一)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构成模型相关概念界定第40-41页
            (二)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的构成模型第41-42页
    第四章 模型认知能力的评价研究第42-61页
        一、化学模型认知能力表现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2-46页
            (一)化学一般模型认知能力表现指标第42-43页
            (二)化学特定模型认知能力表现指标第43页
            (三)模型认知能力要素的水平界定第43-46页
        二、模型认知能力测试工具的开发第46-51页
            (一)测试工具开发的基本理念第46页
            (二)测试题和评分标准的设计第46-49页
            (三)测试工具的质量评估第49-51页
        三、测试的实施过程第51-52页
            (一)测试样本选取第51页
            (二)测试的实施第51-52页
        四、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的表现情况第52-61页
            (一)模型认知能力总体表现情况第52-55页
            (二)化学一般模型认知能力表现情况第55-58页
            (三)化学特定模型认知能力表现情况第58-61页
    第五章 促进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与设计第61-73页
        一、促进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第61-68页
            (一)发展学生一般能力认知的教学策略第61-64页
            (二)发展学生特定模型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第64-68页
        二、促进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发展的教学设计第68-73页
            (一)促进学生一般模型认知能力的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第68-71页
            (二)促进学生特定模型认知能力的教学设计——《硫和氮的氧化物》第71-7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第73-77页
        一、研究结论第73-75页
            (一)基础研究结论第73-74页
            (二)实证研究结论第74页
            (三)教学策略研究第74-75页
        二、原因分析第75页
            (一)学生一般模型认知能力偏低原因分析第75页
            (二)学生特定模型认知能力偏低原因分析第75页
        三、反思与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附录第79-104页
    附录1:测试卷-沈阳市高中生学业水平(模型认知能力)检测第79-86页
    附录2:能力指标评分表第86-88页
    附录3:项目拟合、误差第88-89页
    附录4:一般模型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第89-97页
    附录5:特定模型教学设计-《硫和氮的氧化物》第97-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个人情况简介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数学优秀课课堂提问研究--以第八届全国优秀课为例
下一篇:中国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倦怠、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