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电工论文--矿山机械的电力装备与自动化论文

纯电动井下运输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再生制动能量回收领域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外再生制动领域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再生制动领域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第12-13页
第二章 纯电动井下运输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分析第13-21页
    2.1 再生制动系统类型第13-14页
        2.1.1 串联式再生制动系统第13页
        2.1.2 并联式再生制动系统第13-14页
    2.2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组成第14-18页
        2.2.1 再生制动系统的能量转化第14页
        2.2.2 再生制动系统的结构原理第14-15页
        2.2.3 电机选型及再生制动原理第15-17页
        2.2.4 能量储存系统第17-18页
    2.3 再生制动影响因素分析第18页
    2.4 本章小结第18-21页
第三章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第21-39页
    3.1 再生制动过程中的能量转换第21-24页
    3.2 汽车制动过程的力学分析第24-26页
        3.2.1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第24-25页
        3.2.2 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第25-26页
    3.3 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第26-27页
        3.3.1 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第26-27页
        3.3.2 传统制动力分配第27页
    3.4 制动力分配系数的确定第27-30页
        3.4.1 ECE制动法规第27-28页
        3.4.2 制动力分配系数取值范围的确定第28-30页
    3.5 典型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第30-33页
        3.5.1 理想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第30-31页
        3.5.2 最佳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第31-32页
        3.5.3 并行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第32-33页
    3.6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的制定第33-37页
    3.7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模型的建立第39-51页
    4.1 CRUISE软件概述第39-40页
        4.1.1 CRUISE软件主要特点第39-40页
        4.1.2 CRUISE软件建模步骤第40页
    4.2 纯电动井下运输车模型的建立第40-45页
        4.2.1 车辆模块第41-42页
        4.2.2 轮胎模块第42-43页
        4.2.3 电机模块第43-44页
        4.2.4 动力电池模块第44页
        4.2.5 模块之间的连接第44-45页
    4.3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建模第45-50页
        4.3.1 制动强度计算模块第46-47页
        4.3.2 初始环境判断模块第47页
        4.3.3 制动力分配系数计算模块第47-49页
        4.3.4 电机负载信号计算模块第49-50页
    4.4 联合仿真设置第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仿真结果及分析第51-61页
    5.1 制动能量回收效果的评价指标第51页
    5.2 不同仿真工况下仿真结果分析第51-60页
        5.2.1 循环工况下仿真结果分析第51-56页
        5.2.2 制动强度为0.3~0.4的单制动工况第56-58页
        5.2.3 制动强度为0.7~0.8的单制动工况第58-60页
    5.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6.1 总结第61-62页
    6.2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井提升机监测与故障诊断分析研究
下一篇:MK型垂直埋刮板输送机参数研究及试验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