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铌钽酸钾基复合介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9页
    1.1 电介质材料概述第11-16页
        1.1.1 电介质的极化与介电常数第12-13页
        1.1.2 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第13-14页
        1.1.3 电介质的击穿第14-15页
        1.1.4 储能密度第15-16页
    1.2 电介质材料的种类第16-19页
        1.2.1 陶瓷第16-18页
        1.2.2 聚合物第18-19页
        1.2.3 聚合物基介电复合材料第19页
    1.3 聚合物基复合电介质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9-23页
        1.3.1 两相铁电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第20-22页
        1.3.2 非均相铁电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第22页
        1.3.3 分层结构铁电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第22-23页
    1.4 聚合物基复合电介质材料的理论模型第23-26页
        1.4.1 界面结构模型第23-24页
        1.4.2 介电常数计算模型第24-26页
    1.5 聚合物基介电复合材料的应用第26-27页
        1.5.1 嵌入式电容器第26-27页
        1.5.2 储能元件第27页
        1.5.3 可穿戴设备第27页
    1.6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实验过程及测试方法第29-33页
    2.1 试剂名称及来源第29-30页
    2.2 填充相的合成第30-31页
        2.2.1 KTa_xNb_(1-x)O_3颗粒的合成第30页
        2.2.2 KTa_(0.2)Nb_(0.8)O_3@BT复合粉末的合成第30-31页
        2.2.3 KTa_(0.2)Nb_(0.8)O_3@BT/Ag三相无机复合粉末的合成第31页
    2.3 复合材料的制备第31页
    2.4 测试及表征方法第31-33页
第三章 KTa_xNb_(1-x)O_3粉体的制备与优选第33-45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KTa_xNb_(1-x)O_3粉体的制备与表征第33-41页
        3.2.1 水热法制备KTa_xNb_(1-x)O_3粉末第33-39页
        3.2.2 固相法制备KTN粉末第39-41页
    3.3 不同制备方法的KTN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第41-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5页
第四章 KTa_(0.2)Nb_(0.8)O_3@BT两相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第45-67页
    4.1 引言第45-46页
    4.2 KTN@BT复合粉末制备方法的优选第46-48页
    4.3 KTN@BT复合粉末的水热法可控制备与表征第48-51页
    4.4 KTN@BT-P(VDF-TrFE-CTFE)复合材料的表征第51-64页
        4.4.1 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第51-52页
        4.4.2 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第52-53页
        4.4.3 复合材料的熔融和结晶行为第53-55页
        4.4.4 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第55-59页
        4.4.5 复合材料的柔韧性能第59-60页
        4.4.6 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第60-62页
        4.4.7 复合材料的储能密度第62-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7页
第五章 KTN@BT/Ag三相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第67-75页
    5.1 引言第67页
    5.2 KTN@BT/Ag三相复合粉体的制备与表征第67-69页
    5.3 KTN@BT/Ag-P(VDF-TrFE-CTFE)复合材料的表征第69-73页
        5.3.1 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第69-70页
        5.3.2 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第70-71页
        5.3.3 复合材料的熔融和结晶行为第71-72页
        5.3.4 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第72-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5页
致谢第85-87页
个人简历第87-8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英被动句式的认知解析--以“被XX”为例
下一篇:巴西学生的汉语学习策略调查及其对巴西汉语教学的启示--以巴西圣保罗州雅卡雷伊市拉马齐尼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