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4页 |
ABSTRACT | 第14-22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23-25页 |
研究一 健脾化湿清热通络法改善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免疫炎症指标及SOD的数据挖掘研究 | 第25-34页 |
前言 | 第25页 |
1 资料 | 第25-27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25-26页 |
1.2 强直性脊柱炎西医诊断标准 | 第26页 |
1.3 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诊断标准 | 第26页 |
1.4 中医大偻证候诊断标准 | 第26页 |
1.5 分组方法 | 第26-27页 |
1.6 关联规则分析 | 第27页 |
1.7 随机行走 | 第27页 |
1.8 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27页 |
2 结果 | 第27-33页 |
2.1 AS患者血清SOD变化与免疫炎症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27-28页 |
2.2 核心处方分析 | 第28页 |
2.3 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 第28-30页 |
2.4 健脾药的配伍分析 | 第30页 |
2.5 中药与免疫炎症指标关联分析 | 第30-31页 |
2.6 中药与SOD的关联 | 第31-32页 |
2.7 hs-CRP、ESR的随机行走模型评价 | 第32-33页 |
3 小结 | 第33-34页 |
研究二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氧化应激的临床实验研究 | 第34-62页 |
前言 | 第34-36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36-46页 |
1.1 病例选择 | 第36页 |
1.2 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第36页 |
1.3 研究病例纳入及剔除标准 | 第36-37页 |
1.4 病例分组 | 第37页 |
1.5 治疗方案 | 第37-38页 |
1.6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38-40页 |
1.7 指标检测及方法 | 第40-44页 |
1.8 临床症状评价 | 第44-45页 |
1.9 疗效评定标准 | 第45-46页 |
1.10 统计学分析 | 第46页 |
1.11 伦理学要求 | 第46页 |
2 结果 | 第46-61页 |
2.1 AS外周血氧化应激、细胞因子、AMPK-FOXO3a信号通路及CD36的变化及HQC对其影响 | 第46-52页 |
2.2 AS外周血AMPK-FOXO3a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变化及HQC对其影响 | 第52-55页 |
2.3 AS外周血AMPK-FOXO3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及HQC对其影响 | 第55-57页 |
2.4 AS外周血CD36荧光强度的变化及HQC对其影响 | 第57-59页 |
2.5 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 | 第59-61页 |
2.6 两组病例脱落和不良发生情况 | 第61页 |
3 小结 | 第61-62页 |
研究三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含药血清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单核细胞AMPK-FOXO3a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62-73页 |
前言 | 第62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62-67页 |
1.1 临床标本来源 | 第62页 |
1.2 实验动物 | 第62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62-63页 |
1.4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63-64页 |
1.5 实验方法 | 第64-66页 |
1.6 指标检测及方法 | 第66-67页 |
2 结果 | 第67-72页 |
2.1 HQC含药血清对PBMCs的抑制作用 | 第67-68页 |
2.2 HQC对单核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68-69页 |
2.3 HQC含药血清对单核细胞AMPK-FOXO3amRNA表达的影响 | 第69-71页 |
2.4 HQC含药血清对单核细胞中AMPK-FOXO3a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71-72页 |
3 小结 | 第72-73页 |
讨论 | 第73-86页 |
1 SOD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 第73-74页 |
2 我院风湿科用药规律分析 | 第74页 |
3 健脾化湿清热通络中药与实验室指标的关联规则分析 | 第74-75页 |
4 hs-CRP、ESR随机行走模型评价 | 第75页 |
5 AS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及分析 | 第75-76页 |
6 AS发病的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 第76-77页 |
7 临床药物选择的依据 | 第77页 |
8 HQC主要组成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77-79页 |
9 本研究所选主要观测指标的依据及意义 | 第79-85页 |
10 信号通路模式图 | 第85页 |
11 HQC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 第85页 |
12 HQC改善AS活动期患者氧化应激的可能机制 | 第85-86页 |
结语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8页 |
附录 | 第98-101页 |
综述 | 第101-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个人简介 | 第108-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