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卫生宣传教育论文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人群健康管理方法研究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符号清单第11-18页
1 绪论第18-41页
    1.1 选题背景第18-25页
        1.1.1 健康风险形势严峻第18-19页
        1.1.2 医疗资源短缺第19-21页
        1.1.3 健康管理需求迫切第21-22页
        1.1.4 健康管理现状与不足第22-23页
        1.1.5 可靠性与健康管理第23-25页
    1.2 研究问题及目的第25-27页
        1.2.1 研究问题第25-26页
        1.2.2 研究目的第26-27页
    1.3 研究综述第27-33页
        1.3.1 健康管理的发展及主要内容第27-28页
        1.3.2 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第28-30页
        1.3.3 疾病筛查策略设计和优化第30-31页
        1.3.4 人口剩余寿命预测第31-32页
        1.3.5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健康管理研究现状第32-33页
    1.4 研究意义第33-35页
        1.4.1 理论意义第33-34页
        1.4.2 实践意义第34-35页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35-41页
        1.5.1 研究内容第35-37页
        1.5.2 研究方法第37-38页
        1.5.3 技术路线第38页
        1.5.4 论文框架第38-41页
2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人群健康管理理论基础第41-56页
    2.1 人群健康管理的相关概念界定第41-44页
        2.1.1 健康管理的概念第41页
        2.1.2 人群健康管理的研究内容第41-43页
        2.1.3 健康管理常见模式第43-44页
    2.2 与健康管理相关的可靠性理论基础第44-52页
        2.2.1 变量种类的划分第45-46页
        2.2.2 控制图理论第46-48页
        2.2.3 延迟时间理论第48-50页
        2.2.4 随机滤波理论第50-52页
    2.3 相关统计模型第52-55页
    2.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3 基于控制图理论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第56-80页
    3.1 问题描述和控制图构建方法框架第56-58页
        3.1.1 问题描述第56页
        3.1.2 控制图构建方法框架第56-58页
    3.2 个体健康风险变量的提取第58-59页
    3.3 个体健康风险变量有效性检验第59-62页
        3.3.1 检验标准与协变量第59-60页
        3.3.2 有效性检验模型第60-61页
        3.3.3 结果分析第61-62页
    3.4 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指标设计第62-63页
    3.5 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指标的正态分布和自相关性检验第63页
        3.5.1 正态分布检验第63页
        3.5.2 自相关性检验第63页
    3.6 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指标的自相关性处理第63-66页
        3.6.1 自相关过程建模和残差计算第64-65页
        3.6.2 残差的EWMA统计量构建第65-66页
    3.7 控制线的设定第66-67页
    3.8 实例分析第67-79页
        3.8.1 研究对象选择及数据介绍第67-68页
        3.8.2 个体风险健康变量的提取第68页
        3.8.3 个体吸烟健康风险变量的检验第68-73页
        3.8.4 人群健康风险控制图构建第73-77页
        3.8.5 控制图实例展示第77-79页
    3.9 本章小结第79-80页
4 基于延迟时间理论的疾病筛查策略设计和优化第80-106页
    4.1 问题描述第80-82页
    4.2 研究假设和筛查策略目标第82-83页
        4.2.1 研究假设第82-83页
        4.2.2 筛查策略目标第83页
    4.3 预期生存时间和治疗医护成本的计算第83-86页
        4.3.1 疾病发展建模第83-84页
        4.3.2 预期生存时间第84-85页
        4.3.3 预期治疗医护成本第85页
        4.3.4 自查情况的处理第85-86页
    4.4 延迟诊断的四种情况第86-89页
        4.4.1 病人在第一次筛查之前死亡第86-87页
        4.4.2 病人在两次筛查之间死亡第87页
        4.4.3 病人在第一次筛查时发现疾病第87-88页
        4.4.4 病人在第二次及以后的筛查时发现疾病第88-89页
    4.5 目标函数构建第89-90页
    4.6 对比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第90-92页
        4.6.1 对比分析第90-91页
        4.6.2 敏感性分析第91-92页
    4.7 实例分析第92-105页
        4.7.1 乳腺癌筛查问题描述第93页
        4.7.2 乳腺癌筛查的副作用第93-94页
        4.7.3 癌症发展分期第94-95页
        4.7.4 预期生存时间和治疗医护成本第95-97页
        4.7.5 参数选取和估计第97-101页
        4.7.6 对比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第101-104页
        4.7.7 讨论第104-105页
    4.8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5 基于随机滤波理论的人口剩余寿命预测第106-121页
    5.1 问题描述第106-107页
    5.2 数据收集第107-110页
        5.2.1 样本及变量选取第107-109页
        5.2.2 变量预处理第109-110页
    5.3 基于随机滤波的剩余寿命预测模型构建第110-112页
        5.3.1 模型假设第110-111页
        5.3.2 预测更新过程第111-112页
        5.3.3 预测函数第112页
    5.4 基于随机滤波的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参数估计第112-113页
        5.4.1 极大似然函数构建第112-113页
        5.4.2 参数估计第113页
    5.5 利用CHNS数据进行模型拟合第113-116页
        5.5.1 数据基本情况第113-114页
        5.5.2 初始剩余寿命概率分布拟合第114-115页
        5.5.3 参数求解第115页
        5.5.4 剩余寿命预测函数第115-116页
    5.6 拟合模型检验第116-119页
        5.6.1 检验设计第116-117页
        5.6.2 检验结果第117-119页
    5.7 预测实例第119-120页
    5.8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6 结论第121-123页
    6.1 主要结论第121-122页
    6.2 未来研究方向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8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38-14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研究--以江苏省南部395户种稻大户为例
下一篇:中国先进制造业产业组织模块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