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政策依据 | 第19-28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2.1.1 治理 | 第19-20页 |
2.1.2 城市基层社会和城市社区 | 第20页 |
2.1.3 基层社会治理 | 第20页 |
2.2 基本理论 | 第20-23页 |
2.2.2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多元协同治理理论 | 第22页 |
2.2.4 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善治理论 | 第22-23页 |
2.3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政策依据 | 第23-26页 |
2.3.1 新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变迁 | 第23-25页 |
2.3.2 新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变迁的特征 | 第25-26页 |
2.3.3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政策依据 | 第26页 |
2.4 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济南市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情况 | 第28-37页 |
3.1 济南市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基本情况和工作成效 | 第28-29页 |
3.1.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夯实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基础 | 第28-29页 |
3.1.2 统筹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不断提升社区服务供给能力 | 第29页 |
3.1.3 实施“互联网+社区治理”战略,积极打造“现代泉城·智慧社区” | 第29页 |
3.2 杆石桥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 | 第29-31页 |
3.3 对杆石桥辖区工作人员的访谈 | 第31-36页 |
3.3.1 针对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访谈 | 第31-32页 |
3.3.2 针对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访谈 | 第32-34页 |
3.3.3 针对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访谈 | 第34-36页 |
3.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济南市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47页 |
4.1 济南市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主要问题 | 第37-44页 |
4.1.1 街道办体制机制不畅,工作任务繁重 | 第37-39页 |
4.1.2 社区居委会权责不清,居民自治有待提高 | 第39-42页 |
4.1.3 社会组织发育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建设不够 | 第42-44页 |
4.2 济南市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45页 |
4.2.1 对街道办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页 |
4.2.2 对社区居委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45页 |
4.2.3 对社会组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页 |
4.3 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提高济南市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47-56页 |
5.1 构建多元共治局面,开展社会协同治理 | 第47-48页 |
5.1.1 推进多元协同治理多元化 | 第47页 |
5.1.2 促进多元协同治理平等化 | 第47-48页 |
5.1.3 确保多元协同治理有效化 | 第48页 |
5.2 深化街道体制改革,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 第48-50页 |
5.2.1 调整工作重心,完善职能定位 | 第48-49页 |
5.2.2 理顺条块关系,明确权力职责 | 第49页 |
5.2.3 推进区域化党建,提升共治水平 | 第49页 |
5.2.4 加强科技支撑,实现信息共享 | 第49-50页 |
5.2.5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力量 | 第50页 |
5.3 推进社区增效减负,提升社区自治功能 | 第50-53页 |
5.3.1 严格界定社区权责,完善社区准入制度 | 第50-51页 |
5.3.2 深化居民自治机制,拓宽为民服务领域 | 第51页 |
5.3.3 深化网格化管理,健全综合服务平台 | 第51-52页 |
5.3.4 完善社工职业体系,增强社工专业能力 | 第52页 |
5.3.5 加大基层保障力度,推动经费落实到位 | 第52-53页 |
5.4 着力培育社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 第53-55页 |
5.4.1 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 第53页 |
5.4.2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 第53-54页 |
5.4.3 注重发挥枢纽型的社会组织作用 | 第54页 |
5.4.4 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 | 第54-55页 |
5.5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