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宋、元哲学(960~1368年)论文--张载(横渠,1020~1077年)论文

关洛学派关系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绪论第11-22页
 一、研究现状概述第11-17页
  (一) 研究现状第11-16页
  (二) 存在问题第16-17页
 二、选题意义及写作程序第17-20页
  (一) 选题意义第17-18页
  (二) 写作程序第18-20页
 三、论文结构第20-22页
上编 张载与二程四次论学(1056—1077年)第22-100页
 第一章 关、洛学派产生之文化背景第23-30页
  第一节 佛道二教对儒学之冲击第23-25页
   一、北宋之前佛教的发展第23-24页
   二、北宋之前道教的发展第24-25页
  第二节 儒学之觉醒与复兴第25-30页
   一、儒学之觉醒第25-26页
   二、儒学之复兴第26-30页
 第二章 第一次论学:京师论学(1056—1057年)第30-47页
  第一节 张载、程颢、程颐生平第30-36页
   一、张载生平第30-32页
   二、程颢生平第32-34页
   三、程颐生平第34-36页
  第二节 京师论易第36-41页
   一、"京师论易"之经过第36-37页
   二、"京师论易"隐含之问题第37-41页
  第三节 "关学不出于洛学"之考论第41-47页
   一、从"京师论易"论"关学不出于洛学"第41-43页
   二、从学派创立先后再论"关学不出于洛学"第43-47页
 第三章 第二次论学:定性工夫(1058—1060年)第47-64页
  第一节 《定性书》释义第47-50页
  第二节 《横渠易说》成书考证第50-52页
  第三节 《横渠易说》中"定"之内涵第52-56页
  第四节 张载、程颢"定性"工夫之差异与会通第56-60页
   一、"以程解张"出现之误读第56-58页
   二、张载与程颢工夫论之差异与会通第58-60页
  第五节 张、程定性工夫讨论之意义第60-64页
   一、理学两种工夫路径之呈现第60-61页
   二、为以"止"代"定"奠定基础第61-62页
   三、为学者们提供"入德之途"第62-64页
 第四章 第三次论学:"虚无即气"与"勿忘勿助"(1069—1070年)第64-78页
  第一节 "虚无即气"之论第64-73页
   一、"虚无即气"之由来第65-66页
   二、张载"虚气关系"略论第66-71页
   三、程颐"余论"略析第71-73页
  第二节 张载、程颐对"勿忘勿助"之诠释第73-78页
   一、张载与程颐对"勿忘勿助"诠释之差别第73-76页
   二、张载与程颐修养工夫之会通处第76-78页
 第五章 第四次论学:"穷理"与"政术"(1076—1077年)第78-100页
  第一节 张、程对"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讨论与诠释第78-90页
   一、张、程对"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辩论与诠释第78-82页
   二、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再论张、程修养工夫之异同第82-85页
   三、张、程"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异趣之根源第85-87页
   四、张、程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与儒家其它工夫命题互相诠释第87-90页
  第二节 张、程"政术"之论第90-100页
   一、论政第90-94页
   二、论礼第94-96页
   三、论井田第96-100页
下编 二程对张载思想之批评与借鉴(1078—1107年)第100-161页
 第六章 二程对张载宇宙论思想之评说及发展第102-120页
  第一节 从"太虚"到"天理"第102-111页
   一、二程对张载"太虚"观之批评第102-109页
   二、二程之"天理"观第109-111页
  第二节 张载"天人合一"与程颢"天人本一"第111-117页
   一、张载"天人合一"命题之提出第111-113页
   二、程颢之"天人本一"思想第113-115页
   三、"天人合一"与"天人本一"之会通第115-117页
  第三节 程颐对张载气论之批评第117-120页
 第七章 二程对张载心性思想之评说与继承第120-137页
  第一节 二程对张载心性关系之评说与借鉴第120-128页
   一、张载、二程心性论概要第120-126页
   二、二程对张载心性关系之评说与借鉴第126-128页
  第二节 程颐对张载"知"论之评说与继承第128-132页
   一、张载"知"论第128-131页
   二、程颐对张载"知"论之评说与继承第131-132页
  第三节 程颐对张载"命遇"之评说及其"义命"思想之会通第132-137页
   一、程颐对张载"命遇"之评说第132-134页
   二、张载、程颐对"义命"之重视第134-137页
 第八章 二程对张载《西铭》之表彰与诠释第137-151页
  第一节 张载《西铭》释义第137-143页
  第二节 二程对《西铭》之表彰与阐发第143-151页
   一、二程对《西铭》之表彰第144-145页
   二、二程对《西铭》之阐发第145-151页
 第九章 张、程对佛教之批评及其"圣贤气象"第151-161页
  第一节 张、程对佛教之批评第151-156页
   一、张载对佛教之批判第151-153页
   二、二程对佛教之进一步批评第153-156页
  第二节 张、程之"圣贤气象"第156-161页
   一、学以成圣的共同目标第156-158页
   二、张载、二程之气象第158-161页
结语第161-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1页
致谢第171-17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命践履与“性天通”——薛瑄哲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与汉代的天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