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监视、报警、故障诊断系统论文

基于ARM与移动通信技术的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8页
    1.1 课题来源第13页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第14-16页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第16-17页
    1.5 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系统架构设计与关键技术分析第18-27页
    2.1 系统架构设计第18-22页
        2.1.1 远程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原理第18页
        2.1.2 远程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第18-19页
        2.1.3 监控系统解决方案与可行性分析第19-20页
        2.1.4 系统架构设计第20-22页
    2.2 局域网组网技术——以太网第22-24页
        2.2.1 以太网MAC帧格式第22-23页
        2.2.2 以太网交换机的特点第23-24页
        2.2.3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第24页
    2.3 移动通信技术——GSM/GPRS第24-26页
        2.3.1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组成第25-26页
        2.3.2 GPRS的特点与优势第26页
    2.4 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移动网络接入端的硬件电路设计第27-44页
    3.0 硬件电路总体方案第27页
    3.1 微控制器的选型及其最小系统设计第27-34页
        3.1.1 微控制器的选型——STM32F107VCT6第27-30页
        3.1.2 电源电路设计第30-32页
        3.1.3 STM32F107微控制器最小系统设计第32-34页
    3.2 无线通信模块的选型及其硬件电路设计第34-37页
        3.2.1 无线通信模块的选型——SIM900A第34-35页
        3.2.2 无线通信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第35-37页
    3.3 以太网PHY控制器的选型及其硬件电路设计第37-41页
        3.3.1 以太网PHY控制器的选型——DP83848CVV第37-39页
        3.3.2 以太网部分的硬件电路设计第39-41页
    3.4 RS232串口电路设计第41-42页
    3.5 存储器芯片的外围电路设计第42-43页
    3.6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实时操作系统uC/OS-III与网络协议栈LwIP的移植第44-58页
    4.1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第44-45页
        4.1.1 STM32开发方式的选择第44页
        4.1.2 基于KeiluVision5的开发环境搭建第44-45页
    4.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III的移植第45-51页
        4.2.1 uC/OS-III的文件结构第46-47页
        4.2.2 uC/OS-Ⅲ的内核对象第47-49页
        4.2.3 uC/OS-III的常用程序段第49页
        4.2.4 uC/OS-III的移植第49-51页
    4.3 嵌入式网络协议栈LwIP的移植第51-57页
        4.3.1 LwIP源代码结构第52页
        4.3.2 进程模型与协议栈编程接口的选择第52-53页
        4.3.3 LwIP移植第53-57页
            4.3.3.1 移植头文件第53-54页
            4.3.3.2 网卡驱动的编写第54-56页
            4.3.3.3 网卡初始化及数据包中断接收第56页
            4.3.3.4 协议栈移植测试第56-57页
    4.4 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移动网络接入端的应用程序开发第58-75页
    5.1 移动网络接入端的模块化程序设计第58-65页
        5.1.1 以太网模块程序设计第58-59页
        5.1.2 串口外设程序设计第59-60页
        5.1.3 EEPROM存储器模块程序设计第60-63页
        5.1.4 无线通信模块程序设计第63-65页
    5.2 基于uC/OS-III的应用程序开发第65-72页
        5.2.1 应用程序任务及其优先级的划分第65-68页
        5.2.2 任务间的通信与同步第68-70页
        5.2.3 主函数main()的实现第70-72页
    5.3 系统性能测试第72-74页
    5.4 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系统在电磁驱动式振槽输送机上的应用第75-80页
    6.1 电磁驱动式振槽输送机简介第75-77页
        6.1.1 电磁驱动式振槽输送机第75-76页
        6.1.2 电磁驱动式振槽输送机的运行参数第76-77页
    6.2 监控系统在电磁驱动式振槽输送机上的应用第77-79页
        6.2.1 移动网络接入端在工业现场的安装第77页
        6.2.2 电磁驱动式振槽输送机监控平台的搭建第77-79页
    6.3 小结第79-8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7.1 论文总结第80-81页
    7.2 改进与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致谢第85-8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名老中医李声岳治疗鼻鼽的用药规律
下一篇:苗医弩药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