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2章 陷落柱区域分布、填隙物及地质环境特征 | 第16-20页 |
2.1 陷落柱区域分布特征 | 第16页 |
2.2 陷落柱填隙物特征 | 第16-17页 |
2.3 陷落柱填隙物地质环境特征 | 第17-19页 |
2.3.1 含水状态特征 | 第17-18页 |
2.3.2 地质作用时间特征 | 第18页 |
2.3.3 上覆压力特征 | 第18-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陷落柱填隙物重塑固结试验装置的研制及其应用 | 第20-39页 |
3.1 试验设备的设计 | 第20-22页 |
3.1.1 设计方案 | 第20页 |
3.1.2 试验设备的设计构成 | 第20-22页 |
3.2 试验设备 | 第22-24页 |
3.2.1 试验设备功能特点 | 第22-24页 |
3.2.2 试验设备使用流程 | 第24页 |
3.3 试验方案 | 第24-26页 |
3.3.1 渗透特性试样试验方案 | 第25页 |
3.3.2 力学特性试样试验方案 | 第25-26页 |
3.4 制备试样 | 第26-36页 |
3.4.1 制备试样的级配理论 | 第26-29页 |
3.4.2 制备试样方法 | 第29-31页 |
3.4.3 制备试样的原材料 | 第31-33页 |
3.4.4 制备试样过程 | 第33-36页 |
3.5 试验测试原理 | 第36-38页 |
3.5.1 渗透特性试验测试原理 | 第36-37页 |
3.5.2 力学特性试验测试原理 | 第37-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陷落柱填隙物渗透及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 第39-57页 |
4.1 渗透及力学特性试验测试 | 第39-43页 |
4.1.1 渗透特性试验测试步骤及方法 | 第39-41页 |
4.1.2 力学特性试验测试步骤及方法 | 第41-43页 |
4.2 试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3-55页 |
4.2.1 渗透特性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50页 |
4.2.2 力学特性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0-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煤矿陷落柱填隙物流固耦合作用下数值模拟研究 | 第57-87页 |
5.1 数值模拟软件简介及流固耦合原理 | 第57-59页 |
5.1.1 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 第57页 |
5.1.2 流固耦合计算原理 | 第57-59页 |
5.2 数值模拟概况 | 第59-62页 |
5.2.1 工程背景 | 第59页 |
5.2.2 模拟工况 | 第59-60页 |
5.2.3 模型的建立 | 第60-62页 |
5.3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62-85页 |
5.3.1 煤层过陷落柱填隙物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63-74页 |
5.3.2 煤层未过陷落柱填隙物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74-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