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南海生物固氮作用的铁、磷营养盐限制特征以及对海洋酸化的响应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海洋中氮的组成及其形态转化第11-12页
    1.2 海洋生物固氮作用第12-15页
        1.2.1 生物固氮作用第12-13页
        1.2.2 海洋中主要的浮游固氮生物第13-15页
    1.3 海洋固氮作用的意义第15-17页
        1.3.1 海洋氮的收支平衡第15-16页
        1.3.2 新氮的输入第16页
        1.3.3 大气二氧化碳的净埋藏第16-17页
    1.4 海洋固氮作用的影响因子第17-20页
        1.4.1 温度第17-18页
        1.4.2 光第18页
        1.4.3 磷和铁第18-19页
        1.4.4 二氧化碳第19-20页
    1.5 海洋生物固氮速率测定的方法第20-21页
    1.6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研究方法第23-29页
    2.1 样品采集第23-24页
        2.1.1 磷酸盐样品的采集第23页
        2.1.2 固氮速率和初级生产力样品采集第23-24页
        2.1.3 DNA样品采集第24页
    2.2 样品的测定与分析第24-27页
        2.2.1 磷酸盐样品的测定第24-25页
        2.2.2 固氮速率和初级生产力的测定第25页
        2.2.3 DNA提取与nifH基因扩增第25-27页
    2.3 磷、铁营养盐添加实验和酸化实验第27-29页
第3章 南海西部海域固氮作用第29-36页
    3.1 引言第29-30页
    3.2 采样站位第30页
    3.3 结果第30-33页
        3.3.1 实验站位水文环境第30-32页
        3.3.2 固氮速率和初级生产力第32-33页
        3.3.3 nifH基因丰度与固氮速率的关系第33页
    3.4 讨论第33-36页
        3.4.1 北部区域的固氮分布第33-35页
        3.4.2 南部区域的固氮分布第35-36页
第4章 南海北部固氮作用铁、磷限制特征及对海洋酸化的响应第36-47页
    4.1 引言第36-37页
    4.2 采样站位第37-38页
    4.3 结果第38-43页
        4.3.1 实验站位水文环境第38-39页
        4.3.2 铁、磷添加对固氮速率的影响第39页
        4.3.3 铁、磷添加对叶绿素和固碳速率的影响第39-41页
        4.3.4 海洋酸化对固氮速率的影响第41页
        4.3.5 海洋酸化对叶绿素和固碳速率的影响第41-43页
    4.4 讨论第43-47页
        4.4.1 南海北部海盆固氮、固碳作用对铁、磷添加的响应第43-45页
        4.4.2 南海固氮作用对海洋酸化的响应第45-46页
        4.4.3 固碳速率对海洋酸化的响应第46-47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7-49页
    5.1 结论第47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漳江河口—红树林系统溶解有机质动力学过程及其生物可利用性探究
下一篇:基于核糖体DNA序列的珊瑚共生虫黄藻基因型多样性与可塑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