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普通生物学论文--水生生物学论文--水生生物生态学和地理学论文--水体环境分布论文--海洋生物论文

基于核糖体DNA序列的珊瑚共生虫黄藻基因型多样性与可塑性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表第8-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8页
    1.1 珊瑚礁生态系统概述第15-22页
        1.1.1 珊瑚起源与进化第15-16页
        1.1.2 珊瑚钙化过程与原理第16-17页
        1.1.3 珊瑚共生体概述第17-22页
            1.1.3.1 珊瑚-藻共生的重要性第19-20页
            1.1.3.2 共生藻基因型多样性第20-22页
    1.2 全球变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第22-26页
        1.2.1 温度胁迫对珊瑚的影响第23-24页
        1.2.2 海洋酸化对珊瑚的影响第24页
        1.2.3 珊瑚白化第24-26页
    1.3 虫黄藻对珊瑚响应环境胁迫的调控第26-28页
第2章 虫黄藻ITS2 rDNA条形码数据库构建第28-42页
    2.1 引言第28-31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2.2.1 技术路线图第31-32页
        2.2.2 数据挖掘第32-33页
            2.2.2.1 虫黄藻rDNA GenBank开放数据库第32页
            2.2.2.2 虫黄藻ITS2专业参考数据库第32-33页
        2.2.3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3-34页
        2.2.4 ITS2 rDNA条形码数据库的构建第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41页
        2.3.1 来自GenBank的虫黄藻rDNA序列的注释错误第34-35页
        2.3.2 来自专业数据库的虫黄藻ITS2序列的冗余性第35-40页
        2.3.3 虫黄藻ITS2定制数据库的效用第40-41页
    2.4 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自然环境中珊瑚内共生虫黄藻基因型多样性第42-59页
    3.1 引言第42-43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3-47页
        3.2.1 样品采集第43-44页
        3.2.2 实验方法第44-47页
            3.2.2.1 DNA提取与纯化第44-45页
            3.2.2.2 珊瑚种类鉴定第45-46页
            3.2.2.3 虫黄藻rDNA目的片段PCR扩增第46页
            3.2.2.4 文库建立和二代高通量测序第46-47页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7-48页
        3.3.1 质量筛选并去除嵌合体第47页
        3.3.2 OTU聚类及物种注释第47页
        3.3.3 高通量数据质控与下游分析第47-48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8-57页
        3.4.1 测序数据质控报告第48-50页
        3.4.2 虫黄藻多样性指数第50-51页
        3.4.3 虫黄藻支系种群结构第51-53页
        3.4.4 虫黄藻亚支系种群结构第53-55页
        3.4.5 虫黄藻系统进化及生物地理第55-57页
    3.5 小结第57-59页
第4章 高温胁迫对珊瑚内共生虫黄藻种群结构的影响第59-70页
    4.1 引言第59-6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0-63页
        4.2.1 实验珊瑚及培养第60-61页
        4.2.2 人工海水温度控制系统第61页
        4.2.3 珊瑚生理第61-62页
            4.2.3.1 珊瑚白化率测定第61页
            4.2.3.2 虫黄藻最大光量子效率测定第61-62页
        4.2.4 分子样品采集及DNA提取第62页
        4.2.5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62页
        4.2.6 二代高通量测序第62-63页
    4.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63页
        4.3.1 实时定量PCR数据分析第63页
        4.3.2 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第63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3-69页
        4.4.1 珊瑚白化率第63-64页
        4.4.2 虫黄藻光合效率第64-65页
        4.4.3 高温胁迫下虫黄藻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第65-69页
            4.4.3.1 基于28S荧光定量PCR的虫黄藻支系变化第65-66页
            4.4.3.2 基于ITS2高通量测序的虫黄藻亚支系变化第66-69页
    4.5 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5.1 主要研究结果第70页
    5.2 创新性与突破第70-71页
    5.3 不足与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90页
附件第90-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海生物固氮作用的铁、磷营养盐限制特征以及对海洋酸化的响应
下一篇:台湾海峡高频地波雷达海流场适用性初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