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本性态分析的费用预算研究--以J省农信社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2 预算管理理论与成本性态分析理论 | 第14-19页 | 
| 2.1 预算管理理论 | 第14-17页 | 
| 2.1.1 预算管理的涵义 | 第14页 | 
| 2.1.2 预算的编制方法 | 第14-16页 | 
| 2.1.3 费用预算管理的涵义和特点 | 第16-17页 | 
| 2.1.3.1 费用预算管理的涵义 | 第16页 | 
| 2.1.3.2 费用预算管理的特点 | 第16-17页 | 
| 2.1.4 费用预算管理的意义 | 第17页 | 
| 2.2 成本性态分析理论 | 第17-19页 | 
| 2.2.1 固定成本 | 第17-18页 | 
| 2.2.2 变动成本 | 第18页 | 
| 2.2.3 混合成本 | 第18-19页 | 
| 3 J省农信社费用预算管理现状 | 第19-28页 | 
| 3.1 J省农信社概况 | 第19-20页 | 
| 3.1.1 J省农信社经营概况 | 第19页 | 
| 3.1.2 J省农信社组织概况 | 第19-20页 | 
| 3.2 J省农信社费用预算管理现状 | 第20-25页 | 
| 3.2.1 J省农信社费用预算的内容 | 第20-22页 | 
| 3.2.2 J省农信社费用预算编制组织体系 | 第22页 | 
| 3.2.2.1 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 | 第22页 | 
| 3.2.2.2 相关部门主要职责 | 第22页 | 
| 3.2.3 J省农信社费用预算的编制流程 | 第22-24页 | 
| 3.2.4 J省农信社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 | 第24-25页 | 
| 3.2.4.1 保障类费用的预算编制方法 | 第24-25页 | 
| 3.2.4.2 发展类费用的预算编制方法 | 第25页 | 
| 3.2.5 J省农信社费用预算的考核情况 | 第25页 | 
| 3.3 J省农信社费用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 3.3.1 管理层对费用预算管理重视不够 | 第25页 | 
| 3.3.2 财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25-26页 | 
| 3.3.3 费用预算编制缺乏战略指导 | 第26页 | 
| 3.3.4 费用预算编制部门协同不够 | 第26页 | 
| 3.3.5 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单一 | 第26页 | 
| 3.3.6 费用预算管理考核缺位 | 第26-28页 | 
| 4 基于成本性态分析的费用预算管理研究 | 第28-52页 | 
| 4.1 J省农信社费用的成本性态分析 | 第28-45页 | 
| 4.1.1 基础运营类费用 | 第28-34页 | 
| 4.1.2 其他刚性支出费用 | 第34-40页 | 
| 4.1.3 发展及行政类费用 | 第40-45页 | 
| 4.2 J省农信社费用预算管理模型 | 第45-52页 | 
| 4.2.1 基础运营类费用 | 第45-46页 | 
| 4.2.2 其他刚性支出费用 | 第46页 | 
| 4.2.3 发展及行政类费用 | 第46-52页 | 
| 5 结论与对策 | 第52-54页 | 
| 5.1 结论 | 第52页 | 
| 5.2 农信社费用预算管理对策 | 第52-54页 | 
| 5.2.1 强化费用预算管理意识 | 第52-53页 | 
| 5.2.2 提高计划设定的合理性 | 第53页 | 
| 5.2.3 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 第53页 | 
| 5.2.4 强化费用分类预算管理 | 第53页 | 
| 5.2.5 强化费用预算管理考核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