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相关概念 | 第10-11页 |
1.1.1 智能产品 | 第10页 |
1.1.2 智能产品原型 | 第10-11页 |
1.1.3 arduino与智能产品原型 | 第11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1 智能产品风靡 | 第11-12页 |
1.2.2 物联网的发展与流行 | 第12页 |
1.2.3 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1.4 研究目的及思路 | 第15-16页 |
1.5 研究创新点及意义 | 第16-18页 |
第2章 智能产品原型的研究 | 第18-32页 |
2.1 原型和原型制作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 智能产品原型的使用人群 | 第19-21页 |
2.2.1 设计师 | 第19-20页 |
2.2.2 创客 | 第20-21页 |
2.3 智能产品原型在设计初期的作用和意义 | 第21-22页 |
2.4 智能产品原型设计平台现状及分析 | 第22-30页 |
2.4.1 Phidgets | 第22-23页 |
2.4.2 Raspberry Pi | 第23-24页 |
2.4.3 LEGO Mindstorms | 第24-27页 |
2.4.4 NodeMCU | 第27页 |
2.4.5 Arduino | 第27-30页 |
2.5 为什么ARDUINO适合制作智能产品原型 | 第30-32页 |
第3章 设计师使用ARDUINO制作智能产品交互原型 | 第32-52页 |
3.1 现阶段智能产品原型设计案例分析 | 第32-44页 |
3.1.1 案例1:随心温度感知杯 | 第32-34页 |
3.1.2 案例2:创意人体钢琴(Arduino+Flash+乐高玩具) | 第34-37页 |
3.1.3 案例3:体感智能垃圾桶 | 第37-41页 |
3.1.4 案例4:互动装置与交互设计课 | 第41-44页 |
3.2 原型的类型 | 第44-46页 |
3.2.1 以探索为目的的原型 | 第44-45页 |
3.2.2 以试验为目的的原型 | 第45页 |
3.2.3 不断进化的原型 | 第45-46页 |
3.3 交互装置的总体构成 | 第46-47页 |
3.3.1 交互装置的硬件选取与构成 | 第46-47页 |
3.3.2 交互装置的软件构成 | 第47页 |
3.4 交互原型构建 | 第47-52页 |
3.4.1 交互原型构建方法 | 第47-49页 |
3.4.2 交互原型构建流程 | 第49-50页 |
3.4.3 交互式产品原型与其他原型的区别 | 第50-52页 |
第4章 智能产品原型快速设计平台的用户研究 | 第52-63页 |
4.1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52-53页 |
4.1.1 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 第52页 |
4.1.2 用户研究方法 | 第52-53页 |
4.2 用户访谈 | 第53-59页 |
4.2.1 深度访谈方案设计 | 第53-54页 |
4.2.2 深度访谈实施 | 第54-55页 |
4.2.3 深度访谈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4.3 问卷调查 | 第59-60页 |
4.3.1 问卷设计 | 第59-60页 |
4.3.2 问卷调查实施 | 第60页 |
4.4 现阶段设计师使用ARDUINO构建智能产品原型的难点与痛点 | 第60-63页 |
4.4.1 使用Arduino构建智能产品原型遇到的问题 | 第60-61页 |
4.4.2 为设计师服务简化Arduino设计过程 | 第61-63页 |
第5章 可视化、模块化的快速智能产品原型设计平台 | 第63-72页 |
5.1 设计师需要哪些智能产品交互方式 | 第63-64页 |
5.1.1 以设计作品分析 | 第63-64页 |
5.1.2 以用户调研分析 | 第64页 |
5.2 实现这些交互方式的理论依据 | 第64-66页 |
5.2.1 智能产品交互输入类 | 第64-65页 |
5.2.2 智能产品交互输出类 | 第65-66页 |
5.3 满足设计师所需功能的模块软硬件实现 | 第66-69页 |
5.3.1 不同交互模块在硬件上的需求 | 第67-68页 |
5.3.2 不同交互模块在软件上的需求 | 第68-69页 |
5.4 构建交互产品原型的程序设计策略 | 第69-72页 |
第6章 为设计师构建智能交互产品原型快速设计平台 | 第72-93页 |
6.1 设计思想:为设计师与爱好者服务 | 第72-77页 |
6.1.1 硬件设计思想 | 第73-75页 |
6.1.2 程序设计思想 | 第75-77页 |
6.2 客户端软件原型设计 | 第77-86页 |
6.2.1 客户端主界面 | 第77-78页 |
6.2.2 引导进行探索发现+ | 第78-79页 |
6.2.3 我的项目与项目管理 | 第79页 |
6.2.4 输入模块设置引导 | 第79-83页 |
6.2.5 输出模块设置引导 | 第83-85页 |
6.2.6 提交运行 | 第85-86页 |
6.3 模块的硬件组成及功能实现 | 第86-88页 |
6.4 模块的软件程序编写与实现 | 第88-89页 |
6.5 模块的造型设计 | 第89-92页 |
6.5.1 极简科技的造型,相互兼容的尺寸 | 第89-90页 |
6.5.2 快速安装与模块间连接 | 第90页 |
6.5.3 不同种类模块视觉区分 | 第90-91页 |
6.5.4 通用数据接口及磁力线接口 | 第91-92页 |
6.6 设计小结 | 第92-93页 |
第7章 SMART+在设计活动中的运用与展望 | 第93-102页 |
7.1 运用“SMART+”平台进行智能垃圾桶的设计 | 第93-99页 |
7.1.1 选用模块 | 第93-94页 |
7.1.2 模块组装 | 第94页 |
7.1.3 程序操作 | 第94-99页 |
7.2 运用“SMART+”平台进行智能健康风扇设计 | 第99-101页 |
7.2.1 选用模块 | 第99页 |
7.2.2 模块组装 | 第99-100页 |
7.2.3 思维与程序 | 第100-101页 |
7.3 应用小结 | 第101页 |
7.4 展望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5页 |
附录1 | 第105-109页 |
附录2 | 第109-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