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4-16页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2 国内外研究成果及现状 | 第18-28页 |
2.1 品牌替代 | 第18-20页 |
2.2 产出不确定 | 第20-24页 |
2.3 补货策略 | 第24-26页 |
2.4 文献述评 | 第26-28页 |
3 基本模型 | 第28-35页 |
3.1 两种产品不能相互替代时的决策模型(模型I) | 第29-30页 |
3.2 数值分析 | 第30-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两种产品可相互替代时的决策模型 | 第35-64页 |
4.1 只有制造商考虑了品牌替代(模型II) | 第35-41页 |
4.2 所有成员均考虑了品牌替代(模型III) | 第41-57页 |
4.3 数值分析 | 第57-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供应商i具有补货能力(模型IV) | 第64-89页 |
5.1 批发价大于等于单位补货成本时的决策情形 | 第64-70页 |
5.2 批发价小于单位补货成本时的决策情形 | 第70-82页 |
5.3 数值分析 | 第82-8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6.1 结论 | 第89-90页 |
6.2 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8页 |
附录:符号说明、公式推导及结论证明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