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页 |
二、韩国流行音乐跨文化营销传播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一)韩国流行音乐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二)韩国流行音乐营销传播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韩国流行音乐品牌传播及其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三、研究意义及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韩国流行音乐在华的品牌构建 | 第17-27页 |
一、韩国流行音乐在华发展起源 | 第17-20页 |
(一)韩国流行音乐解读 | 第17页 |
(二)韩国流行音乐在华缘起背景概述 | 第17-20页 |
二、韩国流行音乐在华发展阶段 | 第20-24页 |
(一)萌芽期90年代末——2002 年 | 第20页 |
(二)发展期2002年——2006 年 | 第20-21页 |
(三)成熟期2006年——2009 年 | 第21-22页 |
(四)鼎盛期2009年至今 | 第22-24页 |
三、韩国流行音乐在华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一)大小韩流公司同筑K-POP品牌风潮,掀起韩流 2.0 时代 | 第24-25页 |
(二)受众数量日益巨增,形成了独立的迷群现象 | 第25页 |
(三)音乐产业链已日臻成熟,并逐步向其他产业扩张渗透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韩国流行音乐在华的品牌营销策略梳理 | 第27-37页 |
一、品牌定位策略 | 第27-30页 |
(一)比附定位——“k-pop”风格横空出世,独树一帜 | 第27-28页 |
(二)形象定位——低龄化偶像歌手,俊男靓女强强出击 | 第28-29页 |
(三)情感定位——出道实录先行,平民选秀弹无虚发 | 第29-30页 |
二、品牌布局策略 | 第30-32页 |
(一)自有品牌策略——独立的娱乐经纪公司,造星机制一体化 | 第30-31页 |
(二)多品牌营销策略——一品多牌,艺人产品保质保量,双管齐下 | 第31页 |
(三)品牌创新策略——组合出击,吸纳中国元素,小分队再创品牌延伸 | 第31-32页 |
三、品牌推广策略 | 第32-37页 |
(一)线上策略——新媒体为主,传统媒体为辅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推广 | 第33-34页 |
(二)线下策略——在华成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分销促销同时进行 | 第34-37页 |
第四章 韩国流行音乐品牌营销策略优劣势剖视 | 第37-46页 |
一、韩流音乐在华品牌营销策略之优势 | 第37-40页 |
(一)病毒式营销,耳虫模式,传播覆盖面极广 | 第37-38页 |
(二)艺人组合更新换代迅速,品牌转换利益与市场占有份额极大 | 第38-39页 |
(三)利用相关韩流捆绑销售,品牌群落影响力极深 | 第39-40页 |
二、韩流音乐在华品牌营销策略之劣势 | 第40-46页 |
(一)重基因营销,轻口碑管理,品牌前途堪忧 | 第40-42页 |
(二)崇尚企业品牌推广,摒弃个人品牌维护,事倍功半 | 第42-43页 |
(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多品一牌株连效益风险高 | 第43-46页 |
第五章 韩国流行音乐品牌营销对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启示 | 第46-56页 |
一、中国流行音乐营销现状分析 | 第46-49页 |
(一)音乐产品的营销现状 | 第46-48页 |
(二)娱乐经纪公司的营销现状 | 第48-49页 |
二、中国流行音乐品牌塑造困境 | 第49-51页 |
(一)付费意识相当薄弱,盗版横行 | 第49-50页 |
(二)产业原创力不足,缺乏品牌竞争力 | 第50页 |
(三)品牌经营管理相对不合理,造星体系难以成形 | 第50-51页 |
三、韩国流行音乐品牌营销对我国音乐品牌优化建议 | 第51-56页 |
(一)创造适合音乐品牌发展的宏观市场环境 | 第51-52页 |
(二)树立品牌意识,立足品牌国际化营销 | 第52-53页 |
(三)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革新营销新形式 | 第53-54页 |
(四)做好市场攻略,不盲目跟风,制定合适的品牌营销计划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