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及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1-12页 |
二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第四节 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A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16-28页 |
第一节 A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现状 | 第16-21页 |
一 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 第16-20页 |
二 存款业务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第二节 A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21-25页 |
一 信用风险识别 | 第22-23页 |
二 信用风险控制制度 | 第23-25页 |
三 信用风险的转移 | 第25页 |
第三节 A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8页 |
一 突发风险预警体系不完善 | 第25-26页 |
二 贷款催收管理薄弱 | 第26页 |
三 人员风险意识较弱 | 第26-27页 |
四 贷款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 第27-28页 |
第三章 A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8-39页 |
第一节 内部制度原因 | 第28-32页 |
一 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善 | 第28页 |
二 贷款管理制度不到位 | 第28-30页 |
三 人才聘用制度不成熟 | 第30-32页 |
四 资本规模的限制 | 第32页 |
第二节 外部环境因素 | 第32-39页 |
一 目标市场薄弱 | 第32-37页 |
二 信用环境较差 | 第37-38页 |
三 优质抵押物稀缺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完善A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和建议 | 第39-48页 |
第一节 完善A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识别 | 第39-41页 |
一 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 第39-40页 |
二 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完善A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控制 | 第41-45页 |
一 严格落实贷款管理制度 | 第41-42页 |
二 丰富贷款产品 | 第42-44页 |
三 改进招聘流程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完善A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的转移 | 第45-46页 |
一 建立严格的抵押担保机制 | 第45-46页 |
二 健全不良贷款催收机制 | 第46页 |
第四节 改善A村镇银行的外部信用环境 | 第46-48页 |
一 完善征信制度 | 第46-47页 |
二 提高失信成本 | 第47-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个人简历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