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3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5-25页 |
2.1 PPP模式 | 第15-17页 |
2.1.1 PPP模式定义 | 第15-16页 |
2.1.2 PPP模式表现形式 | 第16-17页 |
2.2 市政工程的概念和特点 | 第17-18页 |
2.2.1 市政工程的概念 | 第17-18页 |
2.2.2 市政工程的特点 | 第18页 |
2.3 PPP项目风险识别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2.3.1 PPP项目风险识别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3.2 PPP项目风险分类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3.3 PPP模式H市政工程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 | 第20页 |
2.4 PPP项目风险评价相关研究 | 第20-23页 |
2.4.1 PP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4.2 PPP模式H市政工程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2-23页 |
2.5 PPP项目风险应对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2.5.1 PPP项目风险应对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2.5.2 PPP模式H市政工程风险应对方法的选择 | 第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PPP模式H市政工程总承包方风险识别 | 第25-34页 |
3.1 PPP模式H市政工程项目介绍 | 第25-26页 |
3.2 ZT公司PPP风险管理现状及H市政工程风险特点分析 | 第26-27页 |
3.2.1 ZT公司PPP风险管理现状 | 第26页 |
3.2.2 H市政工程风险特点分析 | 第26-27页 |
3.3 PPP模式H市政工程总承包方风险识别 | 第27-33页 |
3.3.1 PPP模式H市政工程总承包方风险因素首次识别 | 第27-28页 |
3.3.2 PPP模式H市政工程总承包方风险因素再次识别 | 第28-29页 |
3.3.3 PPP模式H市政工程总承包方风险分解结构 | 第29-31页 |
3.3.4 PPP模式H市政工程总承包方各风险项含义解释 | 第31-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PPP模式H市政工程总承包方风险评价 | 第34-46页 |
4.1 PPP模式H市政工程总承包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35页 |
4.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项权重 | 第35-40页 |
4.2.1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 第35-38页 |
4.2.2 确定各风险项权重 | 第38-39页 |
4.2.3 确定评价矩阵 | 第39-40页 |
4.3 PPP模式H市政工程总承包方风险多层次灰色评价 | 第40-45页 |
4.3.1 设定评价灰类 | 第40页 |
4.3.2 计算灰色评价系数 | 第40-42页 |
4.3.3 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和权矩阵 | 第42-43页 |
4.3.4 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 | 第43-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PPP模式H市政工程总承包方风险应对 | 第46-54页 |
5.1 PPP模式H市政工程总承包方风险应对策略分析 | 第46页 |
5.2 PPP模式H市政工程总承包方风险应对具体措施 | 第46-53页 |
5.2.1 政治风险应对具体措施 | 第47页 |
5.2.2 金融风险应对具体措施 | 第47-48页 |
5.2.3 建设风险应对具体措施 | 第48-50页 |
5.2.4 管理风险应对具体措施 | 第50-51页 |
5.2.5 政府方带来的风险应对具体措施 | 第51-52页 |
5.2.6 其他风险应对具体措施 | 第52-5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总结 | 第54页 |
6.2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件1 | 第59-63页 |
附件2 | 第63-67页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