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试验观测与检定论文

基于竖向挠度监测的大跨高速铁路桥梁安全性评估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本文课题来源第13-16页
        1.3.1 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大桥概况第13-14页
        1.3.2 南京大胜关大桥健康监测系统概况第14-16页
    1.4 本文的目的和主要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大胜关大桥竖向挠度监测与分析第18-35页
    2.1 主梁竖向挠度的时变规律第18-21页
        2.1.1 主梁竖向挠度长期时变规律第18-20页
        2.1.2 主梁竖向挠度日典型时变规律第20-21页
    2.2 主梁竖向挠度的荷载效应分离第21-23页
        2.2.1 荷载效应分离的处理方法第21-22页
        2.2.2 荷载效应分离后的竖向挠度特性第22-23页
    2.3 温度挠度长期特性分析第23-27页
        2.3.1 温度挠度与主梁温度的相关性第23-25页
        2.3.2 温度挠度的空间相关性第25-27页
    2.4 列车挠度特性分析第27-33页
        2.4.1 列车荷载工况识别方法第27-31页
        2.4.2 不同工况下单次列车过桥挠度特性分析第31-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不同工况下列车挠度峰值特性研究第35-58页
    3.1 温度对列车挠度峰值影响分析第35-39页
    3.2 车速对列车挠度峰值影响分析第39-40页
    3.3 列车荷载工况识别的不同因素对列车挠度峰值影响分析第40-50页
        3.3.1 列车编组数对列车挠度峰值影响分析第40-43页
        3.3.2 行驶方向对列车挠度峰值影响分析第43-46页
        3.3.3 上下游对列车挠度峰值影响分析第46-49页
        3.3.4 多车交汇工况下列车挠度峰值特性研究第49-50页
    3.4 不同工况下列车挠度峰值统计特性分析第50-57页
        3.4.1 概率统计模型第50-52页
        3.4.2 8节列车编组情况下列车挠度峰值统计特性分析第52-54页
        3.4.3 16节列车编组情况下列车挠度峰值统计特性分析第54-56页
        3.4.4 多车交汇工况下列车挠度峰值统计特性分析第56-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基于挠度监测数据的主梁竖向刚度性能退化预警分析第58-70页
    4.1 时间序列分析第58-62页
        4.1.1 时间序列概念第58页
        4.1.2 时间序列统计特性第58-59页
        4.1.3 时间序列模型第59-61页
        4.1.4 时序模型建模流程第61-62页
    4.2 基于时序分析的大胜关大桥挠度预测研究第62-66页
        4.2.1 时序模型建立第62-65页
        4.2.2 挠度时序预测及误差分析第65-66页
    4.3 大胜关大桥挠度数据的监控与异常预警第66-69页
        4.3.1 控制图概念与系数确定第66-67页
        4.3.2 基于挠度预测和均值控制图法的竖向刚度性能退化预警方法第67-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5.1 全文总结第70-71页
    5.2 研究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透射型超透镜的焦场调控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智能电动汽车异质队列分布式控制及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