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导论 | 第12-21页 | 
| 一、选题缘由和依据 | 第12-13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一)丰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提高党的建设能力和水平 | 第13页 | 
| (二)为解决农村问题,更好地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提供经验借鉴 | 第13-14页 | 
| (三)为强化农村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建设指明方向 | 第14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一)政党功能的研究 | 第15-16页 | 
|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研究 | 第16-17页 | 
|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研究 | 第17-18页 | 
|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研究 | 第18-19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一)系统思维方法 | 第19-20页 | 
| (二)文献分析法 | 第20页 | 
| (三)比较研究法 | 第20-21页 | 
| 第一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内涵、特性及构成 | 第21-38页 | 
|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内涵 | 第21-26页 | 
| (一)政党功能的定义 | 第21-23页 | 
| (二)基层党组织功能 | 第23-25页 | 
|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 第25-26页 | 
|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构成 | 第26-34页 | 
| (一)政治功能 | 第27-28页 | 
| (二)思想引领功能 | 第28-29页 | 
| (三)组织群众功能 | 第29-30页 | 
| (四)服务功能 | 第30-32页 | 
| (五)社会治理功能 | 第32-33页 | 
| (六)推动发展功能 | 第33-34页 | 
|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特性 | 第34-38页 | 
| (一)功能的整体性 | 第35页 | 
| (二)功能系统的开放性 | 第35-36页 | 
| (三)功能系统的层次性 | 第36-37页 | 
| (四)功能之间的协同性 | 第37-38页 | 
| 第二章 整体功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时代课题 | 第38-50页 | 
| 一、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形势 | 第38-42页 |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 | 第38-39页 | 
| (二)新的历史方位下党的建设新要求 | 第39-41页 | 
| (三)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布局 | 第41-42页 | 
| 二、农村党组织是乡村建设的“主心骨” | 第42-46页 | 
| (一)坚强的乡村政治领导核心 | 第42-44页 | 
| (二)肩负重任的基层战斗堡垒 | 第44-45页 | 
| (三)推进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 | 第45-46页 | 
| 三、强化整体功能,推进新时代农村党组织建设 | 第46-50页 | 
| (一)系统推进农村党建的必经之路 | 第46-47页 | 
| (二)强化整体功能,顺应新时代农村发展 | 第47-48页 | 
| (三)强化整体功能,提高新时代农村领导水平 | 第48-50页 | 
| 第三章 系统提升党组织战斗力:整体功能建设的基本路径 | 第50-70页 | 
| 一、当前农村党组织功能弱化及其原因 | 第50-56页 | 
| (一)政治领导弱化 | 第50-52页 | 
| (二)思想引领欠缺 | 第52-53页 | 
| (三)服务群众不够 | 第53-54页 | 
| (四)社会治理不力 | 第54-55页 | 
| (五)忽视发展引领 | 第55-56页 | 
| 二、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构筑坚强堡垒 | 第56-62页 | 
| (一)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 第56-58页 | 
| (二)转变农村干部作风 | 第58-60页 | 
| (三)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 第60-62页 | 
| 三、抓准党建着力点,推进整体功能建设 | 第62-70页 | 
| (一)以提高思想引领力为先导 | 第62-64页 | 
| (二)以强化政治领导力为核心 | 第64-66页 | 
| (三)以提升群众组织力为基础 | 第66-67页 | 
| (四)以增强社会号召力为归宿 | 第67-70页 | 
| 第四章 创新方式:促进整体功能更好发挥 | 第70-84页 | 
| 一、转变基层领导方式 | 第70-74页 | 
| (一)增强乡村干部法治意识 | 第70-72页 | 
| (二)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 第72-74页 | 
| 二、强化上下级的联动 | 第74-79页 | 
| (一)统筹安排与灵活调动 | 第74-76页 | 
| (二)落实好责任追究制度 | 第76-77页 | 
| (三)运用好现代化方式和手段 | 第77-79页 | 
| 三、拓宽基层服务路径 | 第79-84页 | 
| (一)创新服务方式 | 第79-80页 | 
| (二)搭建服务平台 | 第80-82页 | 
| (三)创设干群互动机制 | 第82-84页 | 
| 结语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 致谢 | 第92-94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