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方法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1.3.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2页 |
1.3.2 人本主义理论 | 第12-13页 |
1.3.3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2.1.1 教师知识研究 | 第15-16页 |
2.1.2 课程知识研究 | 第16-18页 |
2.2 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2.1 课程 | 第18页 |
2.2.2 课程知识 | 第18-19页 |
2.2.3 教师课程知识 | 第19页 |
2.2.4 英语教师课程知识 | 第19-21页 |
3 初中英语教师课程知识的结构和特征 | 第21-25页 |
3.1 英语教师课程知识的结构 | 第21-23页 |
3.1.1 认知性课程知识 | 第21-22页 |
3.1.2 实践性课程知识 | 第22-23页 |
3.2 英语教师课程知识的特征 | 第23-25页 |
3.2.1 复合性 | 第23页 |
3.2.2 动态性 | 第23-24页 |
3.2.3 实践性 | 第24-25页 |
4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课程知识的现状调查 | 第25-49页 |
4.1 调查方式与对象 | 第25-30页 |
4.1.1 调查方式 | 第25-28页 |
4.1.2 调查对象 | 第28-30页 |
4.2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课程知识的整体分析 | 第30-40页 |
4.2.1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课程知识的现状分析 | 第30-38页 |
4.2.2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课程知识的发展途径分析 | 第38-39页 |
4.2.3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课程知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4.3 不同特征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课程知识的差异分析 | 第40-49页 |
4.3.1 不同性别差异分析 | 第40-41页 |
4.3.2 不同学历差异分析 | 第41-42页 |
4.3.3 不同年龄段差异分析 | 第42-43页 |
4.3.4 不同教龄段差异分析 | 第43-46页 |
4.3.5 不同职称差异分析 | 第46-47页 |
4.3.6 城乡差异分析 | 第47-49页 |
5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课程知识存在的不足及归因 | 第49-55页 |
5.1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课程知识存在的不足 | 第49-51页 |
5.1.1 认知性课程知识不够全面 | 第49-50页 |
5.1.2 实践性课程知识不够深入 | 第50-51页 |
5.2 归因分析 | 第51-55页 |
5.2.1 教育主管部门 | 第51-52页 |
5.2.2 学校 | 第52-53页 |
5.2.3 教师 | 第53-55页 |
6 促进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课程知识发展的策略 | 第55-61页 |
6.1 教育主管部门 | 第55-57页 |
6.1.1 建立农村学校人才引进与城乡在职英语教师顶岗锻炼机制 | 第55页 |
6.1.2 开展针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课程知识的培训学习 | 第55-56页 |
6.1.3 改革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评价体制 | 第56-57页 |
6.2 学校 | 第57-58页 |
6.2.1 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创造参与课程编制的机会 | 第57页 |
6.2.2 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 第57页 |
6.2.3 加强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大学的合作 | 第57-58页 |
6.3 教师 | 第58-61页 |
6.3.1 克服惰性心理 | 第58页 |
6.3.2 具备开放的集体意识 | 第58-59页 |
6.3.3 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 第59页 |
6.3.4 开展教师行动研究 | 第59-61页 |
7 结语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附录 | 第71-76页 |
A 初中英语教师课程知识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第71-74页 |
B 初中英语老师课程知识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第74-75页 |
C 访谈提纲 | 第75-76页 |
D 课堂观察表 | 第76页 |
E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