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以老年人行为心理为导向的康复性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1 老龄化发展及对老年人景观空间研究和建设的关注第12页
        1.1.2 康复性景观在环境设计中兴起第12页
        1.1.3 针对老年人的康复性景观现状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2.1 对老年人行为心理需求的探索第13页
        1.2.2 对景观设计内容的丰富与价值的强调第13页
        1.2.3 对老年人恢复或保持健康提供更有利的环境第13-14页
    1.3 课题研究现状第14页
    1.4 课题研究对象的确立第14-15页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7页
        1.5.1 研究内容第15页
        1.5.2 主要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3 技术路径图第16-17页
2 康复性景观与老年人第17-27页
    2.1 康复性景观概述第17-20页
        2.1.1 康复性景观的概念界定第17页
        2.1.2 康复性景观的分类介绍第17-20页
    2.2 老年人概述第20-24页
        2.2.1 老年人的界定第20-21页
        2.2.2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第21-22页
        2.2.3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第22-24页
        2.2.4 心理引导下老年人的行为类型第24页
    2.3 景观的康复性作用研究现状第24-26页
        2.3.1 精神康复作用第24-25页
        2.3.2 身心康复作用第25-26页
    2.4 小结第26-27页
3 现有老年人康复性景观评价研究第27-53页
    3.1 评价方法第27-30页
        3.1.1 使用状况评价概念第27页
        3.1.2 使用状况评价研究步骤第27-28页
        3.1.3 以行为心理为导向的老年人康复性景观研究引入POE模式的必要性第28-30页
    3.2 评价前期准备第30-43页
        3.2.1 评价模型第30页
        3.2.2 评价内容与目标第30-31页
        3.2.3 评价研究方法第31-32页
        3.2.4 评价对象选择第32页
        3.2.5 评价对象基本概况第32-41页
        3.2.6 评价人群第41-42页
        3.2.7 环境评价因子确立第42-43页
    3.3 评价实施阶段第43-49页
        3.3.1 数据收集第43-44页
        3.3.2 实验流程第44-45页
        3.3.3 实验结果第45-49页
    3.4 研究结果总结第49-52页
        3.4.1 景观的身心康复作用第49-50页
        3.4.2 康复性景观的使用状况第50-51页
        3.4.3 现有康复性景观存在不足第51-52页
    3.5 小结第52-53页
4 以老年人行为心理为导向康复性景观优化设计策略第53-65页
    4.1 康复性景观的必要性存在第53页
    4.2 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第53-61页
        4.2.1 保证安全感第53-54页
        4.2.2 增强环境感知第54-59页
        4.2.3 考虑私密性第59-60页
        4.2.4 建立拥有感和归属感第60-61页
    4.3 物质场所的必要条件第61-63页
        4.3.1 可达性第61页
        4.3.2 舒适性第61-62页
        4.3.3 亲和性第62页
        4.3.4 吸引力第62-63页
    4.4 产生心理影响的行为特性第63-64页
        4.4.1 满足需要的环境设施第63页
        4.4.2 营造多样化的功能空间第63-64页
    4.5 小结第64-65页
5 以老年人行为心理为导向的康复性景观设计实践第65-72页
    5.1 项目概述第65页
    5.2 项目改造第65-71页
        5.2.1 改造依据第65-66页
        5.2.2 改造建议第66-71页
    5.3 小结第71-72页
6 总结第72-75页
    6.1 主要结论第72-73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73-75页
附录A第75-76页
附录B第76-77页
附录C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自由度磁悬浮平面电机无静差跟踪控制系统设计
下一篇:一种高效降压型DCDC电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