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学生论文

STAD模式对高中生社会交往能力影响的实践研究--以生物学教学为例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前言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时代的需要第11页
        1.1.2 课程改革的要求第11-12页
        1.1.3 个人兴趣第12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12页
        1.2.1 提出问题第12页
        1.2.2 问题描述第12页
    1.3 研究的意义第12-15页
        1.3.1 理论意义第13页
        1.3.2 实践意义第13-15页
2 概念界定第15-17页
    2.1 STAD模式第15页
    2.2 社会交往能力第15页
    2.3 小结第15-17页
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1页
    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9页
    3.3 小结第19-21页
4 研究设计与实施第21-35页
    4.1 研究目的第21页
    4.2 研究假设第21页
    4.3 研究对象第21-22页
        4.3.1 实验环境第21-22页
        4.3.2 被试群体第22页
    4.4 研究方法第22-23页
        4.4.1 准实验法第22页
        4.4.2 问卷调查法第22-23页
        4.4.3 访谈法第23页
    4.5 研究工具第23-25页
        4.5.1 调查问卷第23-24页
        4.5.2 访谈提纲的设计第24页
        4.5.3 小组成绩计算表第24-25页
    4.6 准备阶段第25-28页
        4.6.1 调动学生积极性第25页
        4.6.2 小组组建第25-28页
        4.6.3 确定基础分第28页
        4.6.4 编写课程教材第28页
    4.7 实施阶段第28-32页
        4.7.1 前测第28-29页
        4.7.2 具体实验教学安排第29-32页
        4.7.3 后测第32页
        4.7.4 对学生进行访谈第32页
    4.8 数据的收集及整理第32-33页
        4.8.1 实验研究法第32-33页
        4.8.2 访谈法第33页
    4.9 信效度讨论第33-34页
    4.10 小结第34-35页
5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35-51页
    5.1 总体研究第35-37页
        5.1.1 对照班社会交往能力在实验前后的差异性分析第35-36页
        5.1.2 实验班社会交往能力在实验前后的差异性分析第36页
        5.1.3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社会交往能力差异性分析第36-37页
    5.2 差异性研究第37-49页
        5.2.1 实验班社会交往各能力维度在实验前后的差异性分析第37-39页
        5.2.2 实验班男女生社会交往能力在实验前后的差异性分析第39-45页
        5.2.3 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毕业学校对社会交往能力影响的差异性分析第45-47页
        5.2.4 实验班学生成绩对社会交往能力影响的差异性分析第47-49页
    5.3 访谈结果与分析第49-50页
    5.4 小结第50-51页
6 结论与建议第51-55页
    6.1 研究结论第51页
    6.2 教学建议第51-55页
        6.2.1 教师角色的转变第51-52页
        6.2.2 促进社会交往能力中各能力维度协调发展第52页
        6.2.3 促进男女生社会交往能力协调发展第52页
        6.2.4 促进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协调发展第52-53页
        6.2.5 促进学习成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协调发展第53页
        6.2.6 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第53-55页
7 创新与不足第55-57页
    7.1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55页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A第59-61页
附录B第61-63页
附录C第63-65页
附录D第65-67页
附录E第67-71页
附录F第71-73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探究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文化生活》为例
下一篇:高中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