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前言 | 第14页 |
1.2 DNA扩增检测技术 | 第14-22页 |
1.2.1 聚合酶链式反应 | 第14-16页 |
1.2.2 链置换扩增 | 第16-18页 |
1.2.3 指数扩增反应 | 第18-20页 |
1.2.4 滚环扩增 | 第20-22页 |
1.3 级联信号放大 | 第22-26页 |
1.3.1 基于SDA的级联信号放大 | 第22-24页 |
1.3.2 基于RCA的级联信号放大 | 第24-26页 |
1.3.3 其他级联信号放大方法 | 第26页 |
1.4 切口酶信号放大 | 第26-28页 |
1.5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及创新点 | 第28-30页 |
1.5.1 设计思路 | 第28-29页 |
1.5.2 创新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基于双酶切级联信号放大的核酸检测方法 | 第30-48页 |
2.1 前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31-32页 |
2.2.2 定位探针介导剪切实验 | 第32页 |
2.2.3 内切酶水解AP位点实验 | 第32页 |
2.2.4 目标DNA的检测 | 第32-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6页 |
2.3.1 定位探针介导剪切的原理 | 第33-35页 |
2.3.1.1 定位探针介导剪切直链DNA | 第33-34页 |
2.3.1.2 定位探针介导剪切分子信标 | 第34-35页 |
2.3.2 双酶切级联信号放大检测目标DNA的原理 | 第35-36页 |
2.3.3 Endo Ⅳ和Tth Endo Ⅳ的性质对比 | 第36-38页 |
2.3.3.1 Endo Ⅳ和Tth Endo Ⅳ的适宜反应温度及缓冲溶液 | 第36页 |
2.3.3.2 Endo Ⅳ和Tth Endo Ⅳ水解AP位点的速率对比 | 第36-37页 |
2.3.3.3 Endo Ⅳ和Tth Endo Ⅳ的3′→5′外切酶活性 | 第37-38页 |
2.3.4 反应缓冲溶液及温度选择 | 第38-40页 |
2.3.4.1 Tth Endo Ⅳ在不同缓冲溶液中的活性 | 第38-39页 |
2.3.4.2 Nt.BstNBI在不同缓冲溶液中的活性 | 第39页 |
2.3.4.3 Tth Endo Ⅳ在不同反应温度的活性 | 第39-40页 |
2.3.5 序列设计 | 第40-42页 |
2.3.6 双酶切信号放大的可行性研究 | 第42页 |
2.3.7 反应条件优化 | 第42-43页 |
2.3.8 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 第43-44页 |
2.3.9 检测方法的特异性 | 第44-45页 |
2.3.10 检测方法的通用性 | 第45页 |
2.3.11 对复杂体系的适应性 | 第45-46页 |
2.4 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基于单一切口酶多重信号放大的核酸检测方法 | 第48-60页 |
3.1 前言 | 第4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48页 |
3.2.2 目标DNA的检测 | 第48-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8页 |
3.3.1 基于单一切口酶的多重信号放大检测目标DNA的原理 | 第49-51页 |
3.3.2 序列设计 | 第51-52页 |
3.3.3 可行性研究 | 第52-53页 |
3.3.4 反应条件优化 | 第53-55页 |
3.3.5 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 第55-56页 |
3.3.6 检测方法的特异性 | 第56页 |
3.3.7 检测方法的通用性 | 第56-57页 |
3.3.8 对复杂体系的适应性 | 第57-58页 |
3.4 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基于单一切口酶多重信号放大的尿嘧啶糖基化酶检测方法 | 第60-66页 |
4.1 前言 | 第6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4.2.1 试剂和仪器 | 第60-61页 |
4.2.2 UDG水解尿嘧啶实验 | 第61页 |
4.2.3 UDG的检测 | 第6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4页 |
4.3.1 基于单一切口酶的多重信号放大检测UDG的原理 | 第61-62页 |
4.3.2 Endo Ⅳ和Tth Endo Ⅳ对尿嘧啶位点的水解行为 | 第62-63页 |
4.3.3 可行性研究 | 第63页 |
4.3.4 检测UDG的灵敏度 | 第63-64页 |
4.4 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总结 | 第66页 |
5.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84-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