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21页 |
1.1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1.1 病原学 | 第11页 |
1.1.2 流行病学 | 第11-12页 |
1.1.3 临诊症状 | 第12页 |
1.1.4 病理变化 | 第12-13页 |
1.1.5 致病机理 | 第13页 |
1.1.6 诊断 | 第13页 |
1.1.7 防制措施 | 第13-14页 |
1.2 马齿苋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1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4-15页 |
1.2.2 萜类化合物 | 第15页 |
1.2.3 生物碱类化合物 | 第15页 |
1.2.4 多糖 | 第15-16页 |
1.2.5 香豆素类 | 第16页 |
1.2.6 其他成分 | 第16页 |
1.3 马齿苋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1 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 第16页 |
1.3.2 抗氧化作用 | 第16-17页 |
1.3.3 抗肿瘤作用 | 第17页 |
1.3.4 保肝作用 | 第17页 |
1.3.5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第17-18页 |
1.3.6 其他作用 | 第18页 |
1.4 中药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1 中药发酵技术的历史 | 第18页 |
1.4.2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 | 第18页 |
1.4.3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的优势 | 第18-19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1-29页 |
2.1 材料 | 第21-22页 |
2.1.1 试验动物 | 第21页 |
2.1.2 药品 | 第21页 |
2.1.3 试验菌种 | 第21页 |
2.1.4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2.1.5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2-28页 |
2.2.1 马齿苋发酵物对雏鸡白痢的防治 | 第22-23页 |
2.2.2 安全性试验 | 第23-26页 |
2.2.3 免疫指标测定 | 第26-27页 |
2.2.4 肠道菌群测定 | 第27-28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3 结果 | 第29-35页 |
3.1 马齿苋发酵物对雏鸡白痢的防治试验结果 | 第29-31页 |
3.1.1 攻毒后临床症状 | 第29页 |
3.1.2 攻毒剂量试验结果 | 第29-30页 |
3.1.3 预防试验结果 | 第30-31页 |
3.2 治疗试验结果 | 第31页 |
3.3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1-32页 |
3.4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免疫指标的影响 | 第32-33页 |
3.4.1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血清中IgA的影响 | 第32页 |
3.4.2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血清中IgG的影响 | 第32页 |
3.4.3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血清中IL-2的影响 | 第32-33页 |
3.4.4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第33页 |
3.5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 第33-35页 |
4 讨论 | 第35-38页 |
4.1 马齿苋发酵物对雏鸡白痢防治效果的影响 | 第35页 |
4.2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血清中ALT、AST、BUN和CRE的影响 | 第35-36页 |
4.3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血清中IgA、IgG和IL-2的影响 | 第36-37页 |
4.4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第37页 |
4.5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 第37-38页 |
5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作者简历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详细摘要 | 第47-48页 |